第四百三十五章 不行!(1 / 2)

加入书签

青帮的敌人?

这帽子不可谓不大,说起青帮,叶钧就联想到华盟,如果说以前还会心存顾忌,那么现在倒是没有太多的压力。【 文字首发 /文字首发:书//原因,就在于加盟天海党。

当然,叶钧很清楚这种自信仅仅只是在国内保持,一旦出国,那么优势也将无所遁形。再说了,叶钧还没疯到没事跟华盟结下梁子,毕竟洪门、青帮、大圈、青洪等等老牌势力的结合,都足够让人生畏。就算这些站在至高点上的巨头们持着放任的态度,仅凭华盟底层那些分散于各国唐人街的黑帮同时发难,恐怕就连倭岛的极端势力赤军都要避其锋芒。

叶钧吩咐阿牛暂时别急着回来,尽可能在南唐多搜集一些信息,如果有必要的话,尽管在江陵调人。同时,还保证会让人从旁协助。

放下话筒,叶钧迅速给徐常平拨了电话,叮嘱他尽可能协助阿牛跟阿辉展开调查。

等处理好这些事情,叶钧才走出房间,只见郭晓雨正不急不躁蹲在地上捡石头,这个年代,类似于这种选七颗圆石玩弄的小游戏特别流行。起初只限于女孩子,但后面渐渐发展到男女老少皆宜的地步。

“我先去洗下手,你等等。”

见叶钧出了门,郭晓雨急急忙忙就将石头揣进兜里,然后就回房间洗了手,之后锁上门,与叶钧一同前往停车点。

一路上,叶钧都在跟郭晓雨聊着关于公司的事情,目的也是想通过郭晓雨,了解公司里的近况。尽管目前etl旗下的两间公司暂时还没达到创收的程度,但凭借着叶钧打下的品牌效应,以及知识版权税的收益,目前还能维持住不亏损的局面,起码旗下每位员工的薪酬福利都能第一时间甚至提前一两天支付。

不过,想要达到创收,仅靠从江陵那些房地产开发商获得的版权税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苏文羽以及徐德楷也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一系列的磋商,他们一致认为,如果单靠叶钧的设计稿谋求福利,不说对一家公司的长远角度来说弊大于利,单说这种一人关系全局成败的公司,就不得不说是畸形的。

所以,苏文羽陆续推出不少风格各异的室内设计,力图让旗下职员的作品也能受到市场的欢迎,从而摆脱目前仅靠叶钧作品支撑着的局面。

“可惜,目前公司里很多人的作品都没有受到市场的关注,就连那些地产开发商都是兴趣乏乏。苏姐说,如果不是因为你的面子,怕那些地产开发商压根就不会特地跑过来欣赏。”

郭晓雨脸上有些无奈,嘟着嘴道:“至于金融那块,倒是发展得不错,目前暂代总经理一职的孙姐,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然,这是苏姐说的,我因为不常到金融那块串门,所以对里面的人并不熟悉。”

“听你这么说,我确实也该替公司日后的发展做一次彻底的调整。”

在叶钧心里面,公司的起步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路,始终是要朝着房地产开发的方向思考,这是叶钧建立etl装潢公司的初衷。

至于金融那块,叶钧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有着侯晓杰跟洛克两位超级助力,叶钧根本没必要太过关心。再说了,真正的硬仗理应放在金融风暴时期,自古乱世出英雄,亚洲首富李诚不也是因为那场金融风暴才彻底奠定王者地位?所以,目前的叶钧并不着急,唯一要做的,就是设法囤积资本,以便在今年七月份的东南亚金融大战展露狰狞!

当然,为了做足准备,叶钧不得不提前动手,在四月初就需要提前估货,与北美投机商一同发起第一波攻势!

“你们怎么来了?”

苏文羽摘下墨镜,着车中不断朝她挥手的郭晓雨,以及叶钧。

“苏姐,上车吧。”叶钧走下车,从苏文羽手中接过行李箱,放到后车厢里。

车子启动后,苏文羽与郭晓雨都坐到后排,分别也有几天了,两女都有着一肚子说不完的话,叽叽喳喳,让车里的叶钧很是受用。

“苏姐,刚才我跟晓雨姐谈到公司的运营状态,你有什么法?”

尽管叶钧不愿打断两女的欢悦气氛,但考虑到之后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所以也只能争分夺秒。

苏文羽暂止了与郭晓雨的热谈,平静道:“关于这件事,我跟徐校长谈过,考虑到目前国内的房地产一片兴旺,打算考虑进入房地产开发。尽管资金上并不允许,但凭借etl公司的金字招牌,要贷款并不是一件难事。”

叶钧吓了一跳,没想到苏文羽竟然跟当年的董素宁想到一块去了,这可是一件赔本的买卖,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港城一夜之间大洗牌,这股风波直接会波及到内地。

叶钧很清楚,港城回归前夕,面对楼市的一片大好,内地的地皮只要有前景的,几乎都要被炒到天价。许多地产开发商都奋勇作战,紧锣密鼓筹谋地皮,可一夜之间,港城突然传来消息,楼市价格疯狂下跌,这条信息彻底将内地地产开发商震惊得手足无措。但这只是暴风骤雨前的前兆,伴随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渐渐涌入东亚,港城汇市、股市疯狂暴跌,银行相继提高按揭、收紧楼宇放款,这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大幅度降温,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膨胀到极致的房地产“泡沫”终于彻底崩盘。

港城的房地产崩盘直接影响到大陆地产商的热情,就连普通市民都渐渐理智待住房这个问题,有房住的不着急,都在持观望态度,固执的认为内地的房价同样要遭受波及,甚至洗牌,到时候再购置新的住所,最起码能省下一大笔装修的费用。至于暂时没房住的百姓,同样不急,都巴望着购买一套住房能节省开支,这些为安居之所劳心劳肺的百姓早就学懂了伺机出手这门学问,对于习惯每天翻报纸查资料专挑便宜货的市井小民,还真别指望会干出一掷千金这种违背自己斤斤计较本性的意气用事。

百姓不急了,但内地的房产商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前期投入了太多的资金,手头上根本没有收回足够让公司维持正常运转的流动资金,就跟买了股票被套牢的性质一般无二。面对来自银行、董事会、业主三方的压力,这些房地产商心力交瘁,也因为这种现象,让不明所以的百姓误认为港城的楼市崩盘已经彻底波及到了内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