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夜谈(2 / 2)
东汉时在上谷宁城(近河北宣化市西北)继续保留了护乌恒校尉。同时东汉王朝使用乌恒骑兵征讨匈奴、鲜卑,甚至用乌恒人打乌恒人。后来乌恒各部被灭,后裔不是融入中原就是被草原其他各族消化,中原王朝将这一职位改为领护东夷校尉,只要持节就可以统辖东北边境所有归附中原草原各族。
只是数百年来,中原内乱一直不止,中原王朝对草原各族的威摄力也大减,不得已,这个职位改为由草原上的强者担任,魏和后来分裂成周齐的两国都分别册封过高句丽王领护东夷校尉之职。
如今既然高句丽和大周交战,这个领护东夷校尉之职自然应该拿回来,杨勇身为东京冢辛,完全可以直接任命。
由自己来统一契丹各部?罗艺被这个命令吓了一大跳,转眼又热血沸腾起来,这些契丹青壮只有稍加训练就是一支很好的骑军,据说契丹八部加起来有十多万青壮,这两天自己指挥二万毫无训练的契丹骑兵奔驰在草原时,心中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豪气,若是自己真能统领二万大军,也不枉此生,没想到大将军一下子就要交给他十万大军。
看着罗艺发愣,杨勇笑道:“怎么,没有信心?”
罗艺心中确实有忐忑,以一个汉人的身份将契丹各部统一谈何容易,如果到时搞砸,又如何对得起信任他的大将军,只是这么一激,罗艺的豪气马上涌起:“大将军放心,给卑职三年时间,卑职一定让契丹各部统一,为我大周征战。”
“记住,是为中原征战。”
“是,为中原征战。”罗艺有点迷茫,现在大周不就是中原,杨坚虽然已任大丞相,集权力于一身,反对他的尉迟迥等人又全部身死,只是谁也不会想到杨坚会如此急,再过不到半年就篡位。
对于罗艺的迷茫,杨勇暂时无法解释,转过了一个话题:“罗艺,你可知道要让契丹人统一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罗艺思索了一下马上就道:“利益,草原各族都只看重利益,只要能带给他们利益才能统一。”
“不错,草原各族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看似活的轻松,却远比中原百姓没有保障,草原上有各种灾害:雪灾,旱灾,瘟疫……
一旦有一种出现,草原就会争斗四起,要么就结伴到中原抢劫,否则他们就得饿死。即使是正常年份,他们也要依靠中原的各种物质,没有布,丝绸,他们就只能穿兽皮,没有铁,他们就不能打造兵器,没有茶,他们就会腹泄……
总之,他们需要中原的地方太多,所以中原王朝虽然往往没有一兵一卒在草原,却能对他们施加影响。本官可以支持你,给契丹人带去布,丝绸,铁器,茶,带给他们稳定的生活。你只要抓住这一点,统一契丹各部就不会太困难。
只是这些都是表象,契丹人强大后,他们的胃口必定会越来越大,一旦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还是会翻脸,即使那时他们的首领是汉人也不行。”说了这么一大段,杨勇不由有点口干舌燥的感觉,停了下来。
“那该如何处理?还请大将军提点。”
杨勇继续道:“认同,鲜卑人入主中原,他们以中国自居,那就是认同中国的文化,一直以来,除了突厥人,草原上没有文字记载,他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很容易遗失,唯有华夏中原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你要让契丹人认同他们的祖先也来自于中原,让他们学汉话,习汉字,对中原产生归属感。”
“这……”罗艺瞪大着双眼,脸上全是不可思议之色:“这能行吗?”
“怎么不行?以前的乌恒人,现在的鲜卑人不都如此吗,你可以用官职笼络之,用钱财诱使之,本官每年拨你一万贯,在契丹各部推行汉语,凡是汉语学有所成者可以得到一笔奖赏,至于官职,先规定千夫长以上一定要学汉语,然后是下至百夫长,十夫长,以一年为限,学不成者可免去官职,只要草原上人人都以学汉语为荣,久之他们自然会认同自己也是汉人。”
罗艺半信半疑,只得点头,杨勇又把自己记忆中另一个时空罗艺和他的十八铁骑与异族作战的事迹告诉罗艺,当然里面罗艺换成了古代一个不知名的将军。
当听到杨勇对这位将军和他的部下作出: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评价时,罗艺幽然神往:“大将军,卑职决定了,决不让前人专美于前,卑职也要如此训练十八骑。”
只是说完,又疑惑的问了一句:“不知大将军从哪里看到这位将军的事迹,卑职怎么毫无映像。”
杨勇笑道:“你若真有心也未尝不可,说不定日后就会流传着你罗艺和手下十八骑的故事,不过,本官要的不只是十八骑,而是你的十万大军,本官会先给你五十骑,一万贯钱财,另外只有一个领护东夷校尉之职,如何利用这些东西将契丹各部一统,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
罗艺坚定的点头:“卑职绝不辜负大将军厚望。”
直到快半夜,杨勇才结束与罗艺的谈话,回营休息,三天之后,大军已回到营州,韦世康带着营州所有官员在城门迎接,杨勇带兵灭了高保宁,又将高句丽人击败,不但在草原上引起巨大震动,营州城的百姓更是欣喜若狂。
高保宁虽然是前营州刺史,但逃到草原后,多次带兵入寇边境,还攻打过营州数次,营州百姓对高保宁早已没有好感,高保宁一灭,意味着营州比以前要太平许多。
杨勇的身份已无保密需要,韦世康已宣布带队灭掉高保宁和高句丽人的将领正是新任东京冢辛,洛州总管后,杨勇的声望在营州顿时达到顶点,营州城的大半百姓都自发出城迎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