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之计(四)(2 / 2)

加入书签

以他现有的力量,能取下此二州,已是尽了全力,又哪来的多余的兵马去惦记其他地方?

只见庞统接着道:“王上请看。 关将军大军北上直逼宛城,乃是孤军深入之态。 若继续前进,难免陷入曹操大军围剿地窘境。

只是子寒志在青泥隘口,因此只需要关将军于宛城外拖住曹军,那么关将军这路大军便算完成了任务。 那么,这路大军不能向前,又能往何处去?”

刘备望了阵。 只见关羽大军拉成一条长线,东北两面尽是曹操地势力范围,只是曹操大军经过一系列的调动,此时应当是在宛城一带重点布防才是。

因此北面是层层重兵,而东面,正是豫州。

只见关羽地大军长驱直入后,那豫州好象凸出来的部分一般,完全陷入了包围。 看起来,确实是很容易取下。

见此情景,刘备忙道:“只是我二弟仅一州兵马,纵使是出其不意,又如何能取下豫州之地?”

这次却是诸葛亮笑着答道:“若单以二将军兵马,自然极难取下豫州。 想来以子寒之意,是要说动东吴兵马,与二将军合力。 夹攻豫州吧。 ”

刘备听了,又将目光转向薛冰,问道:“然东吴欲挥军北上,又如何说得动其转向西面?”

薛冰笑着道:“王上请看。 ”说着,以手指长江以北之地。 言道:“江东兵马不善陆战,因此他们向北,最多打到徐州东南,也就是淮阴这一带。 因为这一带。

周围有河道湖泊可以利用,若再往北,便是全仗着陆军防守。 舍善水之长而使短,以周瑜之智,定不会犯这般错误。

而且,江东尽数取下徐州,便等于关将军宛城一般,定招来曹操大军。 那时南兵不擅陆战,这徐州自然守之不住。

既然打下来守不住,那又何必去浪费兵马粮草,去打这无用之地?”

手上于图上一画,接着道:“因此,这一带望北,东吴是不会去打的。 便是打,也只是虚应一番。 不会真地出兵。 ”

说到此。 又将手指转到豫州处。 “但是东吴又不会坐视王上势力越来越大,而他们却只能望着大片疆土而不能取之。 弄不好。 还会在战事关键时,来扯我方后腿。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若联合东吴,请其与关将军东西齐进,共取豫州。

此时,那豫州陷在两家中间,实是掉入陷阱中的猎物,若两家联合出兵,两路共近,便是取不下全州之地,也可拿下大半。

同时还能让东吴占些甜头,以免其在关键时刻扯我军后腿。 ”

长出了一口气,见刘备虽一脸震惊,不过脸上已经不似先前那般犹豫,显然已经在心里赞同了这个计划,遂接着说道:“而曹兵本于宛城一带布防,想必初期定料不到关将军突然转向东南去取豫州。

待其反应过来,再做部署时,豫州已经大半落入两家之手矣。 ”

说完,薛冰又简单的做了下总结,言道:“因此,末将的战略计划,简单点来说,便是川中主力出祁山为主,以汉中兵马出斜谷为辅,少数精兵出子午谷偷袭长安、潼关为重。

荆州兵马攻宛城为虚,偷袭青泥隘口为重,后取豫州为实。 而江东兵马,北上为虚,西取豫州为实,牵制曹操东线兵马为重。

”言罢,垂手静立于一旁,偷眼观察刘备及左右众人的反应。

只见张飞瞪大了眼,一脸迷糊的样子,想来根本就没搞明白这一堆乱七八糟的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

而法正则是一脸震惊之色,却是全然未曾想过一个战略居然还可以牵扯进这么多路兵马,而且虚实相应,环环相扣,实是复杂之极。

诸葛亮与庞统这二人则是早就想通了全部环节,其中精妙之处自然也瞧得通透,不过这二人对于能想出这般战略地薛冰也甚是佩服。

此法,将刘备手中所有能利用的砝码,通通的丢上了战场,可以说,此法若成,刘备一下便可以成为可以与曹操正面相抗衡的强大势力,而且地域呈现强秦之势,进有雍凉之精兵,退有西川之险要,可以说,已经立于不败之处了。

但是,此法之危险之处便在于毫无退路。 而且环环相扣,一样都不能失败。 但有一环出了差错,则全盘皆输,而且弄不好还是惨败。

若输了,则刘备就再也没有了北上进取中原的资本。 因为薛冰将所有的力量全都砸了进去。

这些缺点,在场这几人自然能够想到。 刘备更是望着地图愣愣的不知当如何决断。

可以说,薛冰的战略就是一场豪赌,若胜,自己立刻便能拥有了强大地实力,灭魏复汉指日可待。

若输,将会砸进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资本,也许这一生也再也不会有对抗曹魏的资本。

诸葛亮见刘备犹豫,也知其一时不好决断,正欲开口,劝刘备先回去歇息一阵,或者使其它的,不这么冒险的战略。

哪知刘备突然眼露精光,大笑了一阵,而后大声言道:“好计策,胜败便在此一举!孤便使此法北伐!”说此言时,声若洪钟,于厅中回荡不息,整个人更似年轻了几十岁一般,完全不像是一年近六十地老者。

这一刻,厅中众人好似见到了昔年南征北战的那个刘备,年轻,有豪气,有冲劲,直叫众人产生拜服之心。

诸葛亮更是绝了心中劝阻的念头,皆因现下的刘备,让人升不起半点劝阻地心思,只能在心中暗思:“定要让子寒此法顺利施行,不出半点差错。

”薛冰更是暗道:“老子定要将此法用成,哪怕再困难,也要成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