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幕拉开之独裁(1 / 2)

加入书签

自解放军建立以来,与陇东集团的关系就一直不清晰,而随着解放军攻占甘陕,政府加入进来,三方关系更为混乱。不过所有人都明白,明确三方关系,其实就是明确甘陕政权架构及政治体制。正因为如此重要及关键,几乎牵扯到所有人的权益,所以大家才会争论不休,都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试图影响吴安平,使自己的意图能得到体现。

关于政权架构及政治体制,吴安平已经决定,召集甘陕省道县三极官员,在九月底齐聚西峰,到时再将之明确。不过,现在既然大家都在议论,倒不妨将大致设想提前透露一二,既是让所有人有个心理准备,也是提供探讨,以备查漏补缺。

决定权在吴安平手中,没有人能影响他,除了夏听白。这是因为他之所以能在这样重大的事情上指手划脚,无非是依靠穿梭后世的一些认识,在这方面,夏听白有着后世二十多年的耳濡目染,显然比他更有优势。

受新思潮影响,求学时吴安平曾读过柏拉图的《理想国》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书。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五种政体周期循环的理论,分别是贵族、勋阀、寡头、平民、僭主五种政体循环更替。而在《论政治家》一书中,柏拉图又提出整体分类观点,先将政体分为君主、贵族、平民三种,然后依据是否实行法治,对应产生僭主、寡头和暴民三种政体。他认为,法治的专制政府,是六种政体中最好的。

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将政体分为君主、贵族、共和三种政体及对应的僭主、寡头、平民三种变态政体。他则认为,法治的共和政体是最理想的。

而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后,托马斯?霍布斯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按照主权的归属将政体分为一人掌握主权的君主政体、议会式的贵族政体以及全体臣民大会掌权的民主政体。他放弃了对理想政体的探讨,认为人性的自私不可能让统治者放弃私利而只谋求公共利益,只有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统一的地方,公共利益才会被增进。

虽然对这些政治思想只有粗浅了解,但依然让吴安平得到一个印象:相对于民主,专制并非一定不好;民主政体也可能产生专制,专制政体无碍实现民主。

民国现在有无数人希望实现民主政治,而几乎每一个军政势力都在自我标榜民主,北洋在讲,国民党在讲,共产党也在讲,仿佛只要确立民主政体,扫除**政治,就能结束民国乱象,开始中华的复兴。刚开始,吴安平其实就是认为的,但有过穿梭后世的经历后,他的想法发生了转变:政治体制并没有那么重要。

他现在看来,民主和**都是相对而言的。民主只是相对**而言的民主,失去**其将毫无意义,或者可以这样说,民主其实就是较低程度的**。虽然看上去这个说法有些摸棱两可,但依照历史和现实看,**是一个人的**,比如君主制;而民主不过是一些人的**,比如议会制和内阁制。

民主和**是各有利弊的,并不是任何民主都好过**,也不是任何**都好于民主。最清廉的民主当然好过最腐败的**,但这是一种最为极端的情况,它们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很低。相对而言,民主清廉但效率低,**高效但易腐败,用民主的优点去比较**的缺点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正如反过来拿民主的缺点去比较**的优点。

后世最多做出对比的,应该是另一种极端情境,即最高效的**和最腐败的民主的比较。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腐败和无效率的民主远远比不上清廉高效的**,比如象明代的文官首辅内阁制度。但在迷恋民主的人中,还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最坏的民主也强过最好的**。

吴安平记得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著名的西方将领,在强敌压境之时,还在跟美女共进晚餐,有人就此讽刺,他却回敬道:“无法提供人民想吃的食物的政府,根本没必要替它卖命。这是民主主义的原则,不是吗?”

如果照这样的民主原则推论,那看到满人入关大肆屠戮汉人时,就不必愤恨为何即便这样,百姓仍对汉族明王朝如此绝情,而义无反顾投入篡汉满贼的怀抱了。毕竟相对于仁人志士的一腔热血和盲目喊口号,有吃有喝才是最实际的。或许难以接受,但这就是历史,历史证明,其实政治体制对百姓人民来说,根本就不重要,还不如一个馒头一碗粥。

那些在明亡时纷纷杀身成仁的人,不能说他们不可敬,也不能说他们愚蠢,但对比明史上那些木匠皇帝、好色皇帝、将军皇帝,两者总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地讽刺。而清末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主共和抛头颅洒热血,但民主了共和了,百姓却更陷于饥饿战火,处境反不如前,这同样也有那么一点点讽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