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八走向冲突5(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八走向冲突5

这是几幢有些不伦不类的建筑,建筑的主体用砖柱砌成,外表抹上了洋灰。    三幢房屋围成了凹字形,在中间留出一个大院子。    宽敞的院坝里只是拴着一些马,或许是为了警察操练的方便,这里没有像其它衙门一样弄成一个花园。    建筑中能让人找到中国味的地方,是一楼的长廊下那一溜红灯笼和门口的一对石狮子。    这幢建筑就是上海的警察局。

上海这座新兴的城市,大约是中国西化建筑最多的地方了,甚至连广州也赶不上这里。

查顿的房屋是彻头彻尾的一幢带花园的小洋楼,这里邻近着长江,周围绿树成荫,作为临时住所,让查顿十分满意。    能在中国拥有一栋房屋,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这是查顿在中国多年经营的结果,不论以前的那一任上海知县还是现在的那一任上海知洲,都感觉到了查顿的热情和好客。    说起来连江苏巡抚、两江都督这位的朝廷大员都受过这位英国商人的好处。

查顿经营着从中国购买丝绸、茶叶、瓷器贩卖到欧洲的贸易。    不过这只是查顿掩人耳目的生意,他最大宗的收入还是来源于鸦片。    从孟买将鸦片运到中国距离比中欧贸易近了许多,利润却了高了许多,当然风险是有一些的,可是不冒风险那里能赚到钱呢?何况欧洲人能遍布世界不就是靠得冒险吗?

查顿是一个英国人,很多中国人的规矩他并不懂。    要想在中国销售鸦片没有中国官员地同意那是屁话。    而要很好的同这些官员交往查顿必须找一个合适的中国人。    这人要能说会道,要有为了利益不惜一切的勇气,还要在官场上有些活动能力。    郭亚平正好附合这些条件,在丰太行贺虢事后,“丰庆堂”的东家郭亚平成为了查顿的买办。

在广州乱糟糟地火车站出来后,查顿随同郭亚平坐上了马车赶往洋楼。

天气很阴沉,早早的便天黑了。    位于长江岸边地杨村亮起了黯然的油灯。    在渐渐昏暗地夜里油灯的光芒如同萤火虫一般地微弱。    和对岸灯火辉煌的上海洲(新成立的洲)相比,杨村显得阴暗悄然。

静静的傍晚突然传来了马蹄声。    一辆赶着夜路的四轮马车打破了小村的宁静。

伴随着狗哮声一间间砖房里出来了察看地农夫们,他们认出了车头举着火把的假洋鬼子郭二,众人知道是村尾洋楼的老板回来了,一个个又缩了回去。

这辆车里坐着得正是查顿和郭亚平,回来的路上他们经过了上海洲的西门。    比起平常,那里萧条了许多。    偶尔仍然可以看到一队队四处巡逻的警察,看起来上海的形势一定也不比广州强上多少。

两人在车厢里都显得心事沉沉。    漆黑的车厢里让人越沉重。    查顿撩开窗帘希望透进一些光线,他地眼睛中乌蒙蒙一片,黑夜的迷雾挡住了他的视线,他不禁骂道:“一个讨厌的国家。    ”

沉闷的时间过得很慢,但总算熬过了。    马车终于在洋楼外停了下来,屋子的仆人知道是主人回来了,他们迎接了出来,一位年壮地管家在张罗着重新准备饭菜。

这些中国人手脚很麻利。    这让查顿感到舒服了一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