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回(1 / 2)
这周申请三江……各位闲着没事多帮我点两下,有票多送我两张……
五十一回
吴三凤却非不懂道理之人,一转念间便明白这个主事大人实在给自己留了一个大大面子,辽东人本性豪爽开朗,既然对方敬我一尺,我自要敬对方一丈。当下跪了下来,大声道:“三凤衷心敬服大人,以后但凭大人教诲,不敢违抗!”桓震哈哈大笑,伸手把他拉起,郑而重之地道:“武官上跪天地天子,下跪父母尊亲,此外不跪旁人!”这话着实惊世骇俗之至,吴三凤听在耳中,便是一怔。
桓震也不去管他,大声对校场上众人道:“还有谁要较量?”连喊三声,并没一个答应,想是那吴三凤既然真心依服,诸生也不会再有疑议。这种结果,却是他始料未及的。原以为至少也要费上一番力气,才能搞定这个叛逆少年,没成想竟然因为自己的失败,叫他心甘情愿地俯首帖耳,真是匪夷所思。不过话说回来,吴三凤的这种爽快个性却也叫他十分喜欢。不管怎么说,自己初来乍到,总算是在这里站稳脚跟了。
如今的桓震,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给众匪架空权力,无处着手的愣头小子了,在耿如杞军中时间虽短,却让他领会到了正规军编制训练的方法,融合上一些明代军事家比如戚继光的著作,以及后世解放军的训练手段,倒也给他创造出一套“桓氏训练法”来,只不过没有什么正式名字罢了。
明代的武学规章条例称作《武学事例》,虽然不曾规定管理武学的主事可以直接干预武生的教育,可是也没有哪里说过主事不能这么做。桓震钻定了这个空子,反正背后有魏忠贤给自己撑腰,料想也没有哪个都御史老爷闲着没事干来参他一个小小的主事。已有定员的教官、学生编制自然是不能乱改的,但是大明《武学事例》却也没说武生训练的时候不能分成小队,于是从次日开始,所有武生就被分成了二十五人一队,每队照例有一个管队官。每个武生都被反复训诫,要绝对服从自己的管队官,而管队官则要服从本斋的斋长。原本五日一次的习演弓马,被桓震自做主张地改成了隔日一次;好在年少孩子都是好动的,骑马射箭又是颇好玩的玩意儿,训练时间一旦增加,武生们的弓马技术也在不断上升。只是火枪却没安排训练,因为火药消耗是无法申请补给的。
练兵重在三练:练手力,练足力,练胆力。练习手力自然没有比引体向上更好的法子了,好在器械并不难弄,只要几根木头钉一钉便搞定了。练足力那就更加简单,在小五台用过的跑山训法,直接搬来便用,只不过改作了跑校场而已。跑步时候足囊以沙,渐渐增加,那是戚继光已经记载过了的。这些都是日常每天要做的训练。
至于胆力,却必须在实战中培养,因此他又规定,诸生中有愿意比较武艺的,都可以向本斋斋长报告,由斋长和主事本人一同作证,当众比赛,或弓箭马术,或兵书韬略,任其自择。挑战者每赢一次,便可以从桓震那里得到一枝箭,而每输一次,则要在自己的箭中拿一枝给对方。有人积累满五十支箭,桓震就会在所有武生的面前赠给他一把好刀。为了培养武生的集体作战意识,也准许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比试。凡是孩子,总是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己的,这条规定一出,立刻得到了武生的广泛欢迎,一时间倒掀起了一阵比武夺箭的风潮,以至于有些武生晚上回家的时候鼻青脸肿,给父母盘问出来,那些武官听说儿子同人比武争胜,正是武将本色,倒也十分高兴,并不来找桓震的麻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