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战后的小崆峒(1 / 2)

加入书签

清晨起床号嘹亮的响起,一夜的北风带来清新的空气,让军营里弥漫着一股萧杀的氛围。昨晚烂醉的李国楼被军号声吵醒,人都有惰性,但想到军营里的不安定因素,他还是数到十就爬起来了。

巡视了一圈军营,李字营二百名冲入小崆峒堡寨里的敢死队员,一夜未归。李国楼仰起头看向黄土岗上的三座残破的堡垒,到底要不要上去参观一下,身临前线却没看过战后的场景,以后如何讲打仗的事呢?

“传令官,到小崆峒上去,告诉巴特尔,我过一个时辰要去一下铜碉群,让上面的人做好准备。”李国楼当然知道,什么场景可以被长官看见,什么场景要回避。他不是去找茬的,只想看一下战后的场景。

“是!”年轻的马亮兴奋的跳起来,第一个冲出去,他太小了,没有争抢到敢死队的名额。但亲临战场,什么事情都懂了,去看一下堆积如山的尸体,还要去看抢掠的战友是否发财?父亲马德全会送他什么礼物?

李国楼看见马亮连招呼也不打,自愿请命做传令官,一溜烟的跑出去了,摇头叹道:“哎,我把小孩子都带坏了,将来这些孩子怎么办啊?”

朱定河俨然而笑道:“李大人多虑了,看看无妨,长点见识嘛,等会儿我也上去看看。”

李国楼撇一撇嘴,说道:“老朱,我提醒你,这一段经历不许写游记啊。不然咱俩就断交,我一辈子不会原谅你的。”

朱定河哈哈一笑,拍打李国楼肩膀,说道:“小李子,你怕什么?我又不是傻子,写是要写的,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我都写下来了。但我都以赞美的文笔歌颂李字营和我们大清官兵,等到回京了,我就发表在上海的申报上,让大清百姓知道,谁是最可爱的人。歌颂这些为了祖国统一而献出生命的战士,我还要多收集一些素材,专门写一本歌颂左大帅的书呢。”

李国楼听得顺耳,颇为高兴的说:“嗯,那敢情好,别忘了给我专门写一章,二千只耳朵,可没有虚的,小崆峒战役,我拿的是首功。郭字营捡我的便宜而已,敌人的炮火都被我摧毁了,郭宝昌拾人牙慧,不足一提。”

朱定河眼珠子一转,吓唬李国楼,大手一指,喝道:“老郭来了,小李子,就在你背后。”

虽然知道是假的,但李国楼还是被吓得转身看了一眼,这才放下心来,长舒一口气:“老朱不要乱开玩笑,丘八动不动就翻脸,我可不想和郭字营闹翻。”

“是呀,丘八得罪不起,把丘八惹急了,便会炸营,到时长官的功名利禄都完了。”朱定河长叹一口气,来到前线才知道打仗的血腥、残忍,李国楼对手下还算严格要求,出台了十条“李字营”军规。但真的上战场拼杀,连督导官也乱来,四千敌人到底怎么死的?

是交战时打死,还是被大清军人屠杀?真相永远不会揭开。

“可惜你文笔差了一点,不然像唐代诗人岑参一样,写出边陲生活的千古名篇,也不虚此行了。”经历了两次血腥的战役之后,李国楼没有了一路上吟诗作赋的闲情雅致,没有什么诗词可以美化战争。能够用波澜壮丽的诗篇描述战役的人,都是黑厚学的高手,战争的本质就是人杀人,所谓正义也是一种粉饰杀人的手段。

“诗词算什么?以后我会成为像曹雪芹一样伟大的作家。”朱定河斜睨一眼李国楼,大家彼此彼此,地位不同的人境遇截然不同,李国楼有上折子的权力,三天二头写一份折子,呈给同治皇帝看。那就是历史见证,永远封存在历史的档案里。还让两宫皇太后见识李国楼一路上游历留下的爱国诗篇,炫耀探花郎的风采。他写给谁看?犯得着绞尽脑汁,推敲一篇无病呻咛的诗词。

“哈哈!”李国楼干笑两声,就朱定河的水平,写两篇游记还比不过徐霞客的人,竟然把人生目标定得比天高,想要超越曹雪芹。也只有他能容忍这种眼比天高同乡,还要替朱定河谋一份肥缺。

朱定河勃然大怒,一把勾住李国楼脖子,压低声音道:“小李子,我忍你很久了,已经憋不住了。你给我听好了,我回京要带一个回去。下次战役你去和两位土司说,一个至少,二个不多。”

李国楼挠头苦笑道:“老朱,你这不是为难我嘛,反正我不管,你自己找巴特尔去,别向我汇报了,等攻下荔家堡之后,你就和第一批人一起回京,反正我不知道啊。”

“够朋友,也不枉费我一路吃了这么多苦。”朱定河用力捶打一拳李国楼的胸口,文人出身的进士,说是要做正人君子,国家的栋梁,但衣冠禽兽就是他们这群人,他们可是一起喝过花酒的人。李国楼到底是怎么一个人?他是李国楼的挚友,双方无所顾忌,真性情的小人是也。

李国楼要上小崆峒参观的消息,很快副帅徐占彪等武官都知道了。对于李国楼的身份他们这些武官还是有所顾忌的,李国楼是同治皇帝的宠臣,万一被皇上听见闲言碎语就不好了。徐占彪赶紧命令郭宝昌率先上小崆峒的堡寨,把三座堡寨里的治安整肃一下,别让他们脸上难看,不能让大清军队出丑。

临走之时郭宝昌挤一挤眼,拱手道:“徐副帅,请一百个放心,只有军人,看不到活口,那些李字营敢死队员早就打过招呼,不会自己坏自己事的,谈判工作我亲自抓的。”

徐占彪抚着大胡须,笑道:“郭守备别贫嘴,李大人是神捕,会有什么不知道?本帅就是希望你把表面文章做好,你若是不会做人,我就打发你守城去,别想再立功了。懂吗?棒槌哥!”

“得令。”郭宝昌甩动手里的皮鞭,这点小事还做不好,就不要升官发财了。连大帅左宗棠上前线,他也能做到滴水不漏,哪会在一座小小的黄土坡上翻船。

郭宝昌比李国楼先行一步上了小崆峒,前去整肃郭字营军纪,经过一晚上奋战,满目苍夷的三座铜碉群,在阳光下闪动着鲜艳的赤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