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排家崖死局(1 / 2)
刘明灯沒料到战事如此顺利,清军势如破竹,一战就攻克盔甲集,伤亡不足百人,这最大的功臣罗世戴,理所当然成为他的座上宾,原本想灭掉卑东族的想法,也随之烟消云散。.
刘明灯给李国楼发电报,把最新的战果向指挥部报告,等待李国楼的回复,刘明灯对于攻克排家崖不抱希望,要用数千条生命才能攻克这道天险,这还是理论上的可行性,台湾兵源稀缺,建武军消耗不起如此大的损耗,在原有的军事部署中,建武军就不打算攻打排家崖,但也不是沒有办法对付日军。
排家崖有地理环境优势,日军固守于此,看似堵住了清军前进的道路,但路是人走出來的,清军可以伐木开路,绕过日军驻守的排家崖。
台湾少数民族为了不让清军进入他们的领地,保住他们的领地,很少修路,就算有路,也是羊肠小道,还把道路遮蔽,崇山峻岭更是不知路在何方。
但清军为了开疆辟土,一面打仗,一面修路,只有道路畅通,军队的补给线方有保障,建武军在抵达排家崖之后,一面开挖工事,一面砍树、伐木,在山间开辟新的山路,看架势是要与日军打一场持久战,要把日军困死在排家崖。
官兵挑着一筐筐泥土,搬运石块、木料,沿着日军的防线,在二里之内,修建阵地,敌我双方都在拼命的修建工事,可以看见山麓上的日军也在挖土,这是打仗的先决条件,日军已经把排家崖建成一座军事堡垒。
山脚下都是忙碌的人群,四周插满军旗,数百名七八岁的小孩坐在一边,手里拿着锤子,叮叮当当敲击着石块,把大的石块制成巴掌大小的模样,这石块就是用來铺路的。
上千名包着头巾的妇女挑担,來來回回忙碌,整个排家崖沿线,就像一个巨大的兵营。
打仗就是打后勤,刘明灯大手笔,动员了上万民夫,把四周的少数民族都招揽过來,要困死排家崖的二千日军。
这是清军最善于使用的一种战术,名曰:锁城。
清军围攻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南京),就是运用这套战术。
只要这条防线修建完毕,日军同样冲不出去,想要突破清军的防线,日军要用人命來填,日军若是不能突破这条防线,就得不到补给,只有消耗库存,总有一天要吃人肉,直到全部饿死。
刘明灯对于这种战术甚是喜爱,这次进攻时机把握恰到好处,日军沒能收获秋粮,就算日军抢掠了一些粮食,存粮也不会多,等到來年开春,日军就要忍饥挨饿,到时排家崖的二千日军,就是二千具挺尸。
罗世戴已被同治皇帝册封为卑东族“土司”,成为世人皆知的民族英雄,大清的邸报上,把罗世戴描绘得完美无暇,卑东人民迎來新一**解放。
自从罗世戴归顺大清之后,就看不见卑东百姓翻越玉山,沒有卑东百姓替日军运输给养,卑东百姓抛弃了留在排家崖的“卑东王子”罗世杰。
刘明灯顾布疑阵,好似要准备大举进攻排家崖,每天十几门火炮推出阵地,向日军防线开炮,又把阵地前移,不断的向日军施压,但就不投入大量兵力。
半个月之后,锁城战术初步告成,清军在排家崖沿线,建立数道封锁线,山岗上四十多座堡垒拔地而起。
此时日军才幡然醒悟,玉山的后路被断,排家崖已成死地,冲出去先要突破清军布下的地雷阵。
而留在排家崖的七百多名卑东军成为日军眼中的鸡肋,空耗粮食,日军军官纷纷向大佐坂田武冈进言,要让这支卑东军冲出去,一场阴谋在日军中孕囊,七百多名卑东军将迎來他们的末日。
刘明灯來到前线,亲自察看地形,看着山脊上的日军工事,独自冷笑,他早就发现日军工事的漏洞,只是天时不对,这才沒对日军下手,日军坐拥天险,却沒有把山上的树木砍掉,自以为隐蔽在山林之中,沒想过是坐在火上面烤。
虽然台湾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但也有春夏秋冬四季,秋季的时候,树木要落叶,台湾最干燥的时节已经來了,等到地上铺满一层枯叶,刮起西北风,他就要用火攻,把二千日军全部烧死在排家崖。
刘明灯已经向李国楼禀明了“火攻排家崖”的作战方案,得到了李国楼的首肯,大清水师特地从大陆运來了一大批猛火油(石油),只要沈葆桢把猛火油运至前线,刘明灯就要下毒手,烧不死日军,也要呛死日军。
虽然这是李国楼制定的行动方案,但刘明灯不佩服李国楼,只佩服自己的狠辣,李国楼只不过把计划修改的完善一些,从大陆运來一些猛火油,最大的功臣还是他自己,刘明灯内心有些焦躁不安,问道:“沈葆桢从基隆港出发了吗。”
副将傅先楚点头道:“应该今日出发,后天能到达前线。”
刘明灯说道:“嗯,这两天继续囤积草木,要把火烧得旺旺的,來年才能发嘛,继续观测风向,做到万无一失,还有这几天继续开炮,吊住日军的胃口,别让敌人闲着,省得敌人胡思乱想。”
几名心腹呵呵一笑,看着山上敌人的阵地,但见山坡上出现一个打白旗的声影,一名卑东军战士摇晃着白旗,往山下走。
众人的表情变得古怪,前沿阵地的清军沒有开枪,都看着那名扛白旗的卑东军战士。
扛白旗的卑东军战士小心翼翼的往山下走,还沒走到山脚,便踩到地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