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节 前往香港(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四十九节  前往香港

石志奇一下来了精神。他注视着小发交通艇驶到了临运11号另外一面的舷梯下,立刻关照通信兵:

“向临特11号打旗语,我要上旗舰汇报备战情况!”

珠江口特遣队的起航没有举行大型仪式,只有高音喇叭演奏《军舰进行曲》作为送别曲――海军虽然很期望有一支海军乐队,但是五百众里凑不出全部的乐手,土著乐手只能跟随电视教材学习,自然困难重重了。

编队由第4巡逻艇中队的4艘巡逻艇居前,接着一个中队接一个中队的船舰开始起航。每艘船舰上都挂满了军旗,陈海阳的海军军令部长旗和文德嗣的海军顾问旗在临运11号的主桅和次桅上飘扬着。石志奇坐在他的旗舰大鲸上,有些得意的看着自己的海兵支队长旗帜飘扬着。

海岸上,有许多看热闹的人群,大型编队出航对他们来说是一场难得见到的壮观演出。挂满旗帜的舰船,站坡的威武的水兵,还有一门门擦得发亮的大炮……文德嗣不遗余力的在推广“海军show”的概念,只有让大众认为军队威武漂亮,才能吸引人们来当兵,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半强制性的逼人来当兵。

先当兵后改造的政策固然不错。但是文德嗣希望在未来的帝国里形成以服役为荣的社会价值观。所以一切提升军人荣誉感和社会形象的事情他都极其赞成。

石志奇刚才就呈送了一份他苦心编撰――或者说“抄袭”的《陆战队制服、标志、军衔、礼节方案》。从表面上看,这是“提升军队形象”的一个提案,其实是石志奇的“陆战队去海军化”的开始。文德嗣没想得这么深入,对他苦心搞出来的这么一个体系相当的赞赏。这让石志奇的情绪更好。

珠江口特遣队于9月4日抵达澳门海域,这样一支庞大的船队突然出现在澳门海域引起了澳门的葡萄牙人的一阵惊慌,在短暂的混乱之后,葡萄牙人在港内的所有大型船只全部升帆战备接战。

元老们用望远镜注视着澳门的炮台和港口,拿下澳门当然不算难,但是这个地方太小,连基本的蔬菜和淡水供应都时常发生困难,没有多少发展前途。香港岛可比这里强多了。

“把这里留给葡萄牙人好了。”文德嗣躺在临特11号后船楼的一把藤椅上,他有点轻微的晕船――这船还是太小了,风浪一大就晃得厉害。石志奇曾经邀请他到大鲸号上去,但是他谢绝了。

“起码也得等他们把大三巴造好了再说。”陈海阳开玩笑的说,放下了望远镜。从一个海军军官的角度来看,香港是少有上佳的海军基地,澳门的港口就差得多了。

船队离开澳门海域,继续向西航行。实际上这里已经进入到珠江口海域――也就是因为文天祥的诗而名声大噪的伶仃洋了。内伶仃岛就在船队的左前方。

这里是所谓的“内洋”的一部分。这里的海岸线曲折迂回,凹凸错落,可以隐蔽和埋伏的港湾随处可见。偶尔也会遇到辽阔的淡水海水交汇的江河入海口。

“内洋”里不满了星罗棋布的岛屿,有的岛屿上有人定居,有的则是渔民们停船抛锚休息的好去处,但是大多数都是一些荒无人烟的弹丸岛礁。

这些荒芜的岛屿也为海盗们提供了休息和埋伏的良好场所。整个特遣舰队在航行的时候时刻都保持着警惕,防止遭遇海盗的突然袭击――这里不仅有刘香的船只在活动,还有更多零零星星的小股人马。甚至渔民本身也随时随地有可能来“捞一把”。

这一带是海盗们的好猎场:这里的海上交通十分发达,到处存在的港湾给了商人们最大的便利,大宗的货物装载在船上,在沿海的城乡之间穿梭往来。尽管这里的货物不同于“洋船”货物那么值钱,但是打劫到一船日常生活用品对海盗们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它们能够更快的出手。许可在搜集整理了大量对外情报局的海盗情报之后告诉陈海阳,这里的海盗什么都要,不要说鱼竿、稻米、食盐这样的低价值日用品,连砖瓦这样的冷货都不会放过。

“我只能说海盗太穷了……”许可叹息道。

陈海阳说:“水落船低,水涨船高。当初行贿几瓶酒几条烟。后来五万一个红包也只能算是小意思。”

“前方就是北大屿山。”

“命令先导舰,航向转向120,各船按次序跟上!不许掉队!”陈海阳发出了转舵的指令,“我们要过大磨刀海域。”

陈海阳准备指挥船队经过大屿山,经大磨刀,再经过马湾海峡,从港岛的西侧航道进入维多利亚湾。当然,此地将来不会再叫维多利亚湾了。但是叫武则天海湾的提议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