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第287章 三足鼎立(1 / 2)
唐高祖李渊的心情格外的好,他期盼已久的逍遥王终于回来了。而且,还将他的势力全部带回来,真正的卷土重来。虽然他自己在中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将李逍遥的麾下大将纷纷从四面八方调任回京。但是,唐高祖李渊知道真正的还是需要看李逍遥自己,他能否扶得起来。若是泥巴扶不上墙,李渊就会放弃李逍遥,从太子及秦王两人之中选择;李逍遥没有让他失望,终于再次卷土重来。
当时,唐高祖李渊非常的失望,他答允李逍遥的请求,让他闲赋在家,实际上李渊是认为李逍遥在暗中布局,待他日卷土重来,远离明争暗斗的京师,保存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后,他再出面。只不过李渊暗中调查发现,李逍遥居然真的安于现状,闲赋在家,快乐逍遥,终日游手好闲。
唐高祖李渊见李逍遥志不在此,失望之极,曾经打算只要李逍遥真的选择安度一生,不再踏足朝中势力,对皇位没有任何觊觎;唐高祖李渊就准备将李逍遥外放,远远地离开京师,无奈之下,他只能与窦皇后两人相商,窦皇后也是如此想的,她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夹在中间,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只不过,唐高祖李渊最坏的打算没有执行,他将李靖等人全部调离京师,又留下了魏徵等人,实际上就是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是贬黜李靖等人,实际上是让他们牢牢地将兵权控制在手中,以致于保证魏徵等人在朝中的地位,保护逍遥王府的安全。
李渊期盼许久的意气风发地李逍遥再次走向台前,这不是他身为父亲的功劳,而是长孙秀敏的功劳。若非长孙秀敏的劝说与引导,使得李逍遥改变心意,否则历史之中再无留下他任何字言片语。唐高祖李渊每每念及此处都会忍俊不禁,喃喃道:“还是逍遥更加像朕……”
按照唐代现行的制度规定,唐朝朝参有三种不同的举行时间和形式:一种是元日和冬至日举办的大朝会,最隆重,需要有“大陈设”,展宫悬鼓吹,陈车辂舆辇,到时皇帝“服衮冕,御舆以出,曲直华盖,警跸侍卫如常仪”,接受群臣客使朝参礼贺;朝会参加者最多,其中有王公诸亲、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周隋后裔介公部公,蕃国客使等,朝贺结束后并有宴会。
《唐六典》卷四《礼部》中记载曰:“皇太子献寿,次上公献寿,次中书令奏诸州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户部尚书奏诸州贡献,礼部尚书奏诸蕃贡献,太史令奏云物,侍中奏礼毕,然后中书令又与供奉官献寿,时殿上皆呼万岁”。
其次是朔望朝参,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殿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由御史大夫率领属官抵达大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呼,催促百官就班;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皇帝始出就御座,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
最后是常参,按照唐前期按制度规定:凡是在京司职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是不用摆列仪仗,也不需要重大的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统称常参官,人数非常的少但是官员的级别高,全部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而早朝的时间,却是七点到八点左右。
由于三种朝参的形式大小不一,因此在唐朝举行的地点也不一样。大朝会在太极宫的太极殿,太极宫位于长安城中轴线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隋朝称为‘大兴宫’,因为在唐朝时期是正宫,又称‘京大内’;太极宫之南为皇城,北倚长安北墙,北墙外为西内苑,内苑之北为禁苑,东西两侧分别是太子所居住的东宫与掖庭宫。
宫殿东西宽约二千八百多米,南北长约为一千五百米;其中掖庭宫宽约七百米,太极宫宽约一千三百米,东宫宽八百多米,是一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宫城的北墙也就是外郭城的北墙的一部分,西墙则与西城墙在同一直线上,其南段为长安城西墙的北部所压;南墙则在长安城以南80米处,今之“西五台”恰在宫城南墙之上;东墙的位置在今西安城内革命公园的西端,向北经尚平路一带。
宫城南面隔横街与皇城相望,北面为西内苑,东墙外为兴安门街,西墙外为芳林门街,宫城中太极宫、东宫、掖庭官南北宫墙长度“相齐”,也就是南北宫墙长度相同。宫城城墙为夯土板筑,墙壁高三丈五尺,墙基宽一般在十八米左右,只有东城墙部分的宽度是十四米多。这比较外郭城高一丈八尺,墙基宽九米到十二米,构筑得更为坚固高大。
太极宫东、西、南、北四面共开有十个城门。宫城的南面有五个门,中间是承天门,东侧是长乐门,次东永春门。承天门之西为广运门,次西永安门;西面和北面各开有二个城门,西为嘉猷门、通明门,也是掖庭宫的东门;北为玄武门、安礼门;东面通向东宫只开有一个城门,名通训门,也就是东宫的西门;东宫南北尚开有四个城门,南面三门,为广运门、重明门、永春门;北面一门名玄德门。掖庭宫因为宫女所居,故只开东西门,不开南北门,西面门只称西门,并没有其它的名字。
由于此处乃是长安城最大的宫殿,因此容纳的人员也是最多的;至于朔望朝参则在宣政殿正殿举行,依各区域的功能又分为前朝和内庭二部分,前朝包括外朝、常朝及内朝三殿。外朝是宏伟高大的含元殿,重要的国家庆典都在此举行。
中朝是宣政殿,位于含元殿之北,也是皇帝平日朝见群臣、听政及举行朔望册拜等大典的地方,还是皇帝常朝和百官办事的行政中心;内朝为宣政殿之北的紫宸殿,是内朝议事之处,也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内宫性质的殿堂。
宣政殿前一百三十米处为三门并列的宣政门,东西则有横亘全宫的第三道横墙。东廊之外为门下省、史馆等,西廊之外为中书省、殿中省,都是中央官署。宣政殿四周有廊庑围成宽约三百余米的巨大殿庭;宣政殿作为常朝的殿堂,是大明宫中轴线上三座主要朝廷主殿的核心,大唐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影响历史进程的诏令,都是从这里策划和发出的。
最后常参的地点是在紫宸殿,是内朝殿堂,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紫宸殿东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东西并列,是皇帝日常活动之所。唐高祖李渊就是居住在此处,今日他早早的便起床了,而朝中的臣则在宣政殿等候。
辰时已到,唐高祖李渊从阁门进入紫宸殿,经过身边的太监传唤,众位大臣纷纷从宣政殿进入紫宸殿,齐齐高呼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