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东来客11(1 / 2)
“雍以为吴郡正合适。”顾雍抢先答道。
“我觉得还是丹阳合适。”
“会稽合适!”
“选豫章吧!”
“九江不错!”
“庐江!”
……
孙策很不理解自己这些手下,刚才脸红脖子粗的,一劲儿的反对,现在又抢得跟鸡头似的,搞不懂。
于是孙策又转向黄叙、孙权、诸葛瑾,“子言,你们三个是怎么考虑的?准备选哪里先开始试行?”
“回主公,还是先在丹阳试行吧,毕竟东吴大学也是在丹阳。早期,我们想先利用东吴大学里面的老师和学生,先把这些人教会了,然后作为老师再到下面各个县乡去。初步估计,至少要到三年以后,才能继续推广。重点还是老师不够。”
黄叙答道。
“那好,就选丹阳吧,丹阳的官府要全力配合。教材你们可以根据我江东的情况,适当做些修改,比如这个‘法’就可以先拿掉,毕竟蜀中之法跟我江东也大为不同。其他有不合适的地方,也可以修改或者拿掉,具体你们三个商量着办。至于钱粮,你这个蒙学三年后才有县学吧,蒙学的花费就让各乡里自己集资了吧,实在困难的话,官府可以资助一些,你们就负责安排老师等事宜就好。”孙策最后拍板定案。
关于推行三级教育的争论总算是告一段落。
其他关于今后的军政方向,孙策最后决定还是先观望一下,袁曹还没有真正开打,等双方真打起来了再说。不过军备要保持住,随时准备可以出击徐州或者其他方向。
宴会过后,周瑜又把黄叙单独留了下来,带着黄叙单独来见孙策。
“来来来,现在没人了,你们俩也不用拘束,随便坐。”孙策招呼两人坐下,然后又问周瑜道:“公瑾,你带着子言私下来见我,不会还是为了办学的事吧?还是为了成都的秘密武器,或者造船的事情?”
“主公明见,其实就是为了造船的事情。我江东未来之根本,还是在水军上,而水军,最重要的一个是船。我们江东处在下游,子言之前说的,可以逆风而行的船,若是能实现,对我江东之意义,远比得一个徐州豫州要深远得多。而且,这种技术,刘璋现在应该也不需要,他又没有水军,没有战船。而这种技术则是我们急需的。我就是想再跟子言确认一番,到底刘璋的弟子怎么说的,有没有可能实现,如何实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