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七章 三千里江山(再续)(1 / 2)

加入书签

刘一民之所以把接见这些我军中的朝鲜干部看得如此重,主要是感念这些同志与我军并肩战斗、血浓于水的情意。同时也是想给这些未来的朝鲜党政军负责人深入的交谈一下,重点是为牢不可破的中朝友谊奠定坚实基础。

至于未来朝鲜政局,刘一民无意刻意作出安排。因为朝鲜和中国毕竟是两个国家,干涉别国内政的事情刘一民是绝对不干的。他知道,以朝鲜人民的智慧,会选择出自己的领袖和要走的道路的,不用他啰嗦。再说,他也没有权力对另一个国家的政局安排指手画脚。中国自己的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呢,小鬼子还占着中国那么大地盘呢!

这次接见给这些未来的朝鲜党政军负责人留下了非常美好、非常深刻的印象。刘一民谈笑间指点江山的风华气度、展望大东北未来发展趋向及措施的远见卓识和务实精神、如春风一般和煦的态度、拉家长一样的亲切的话语,让这些朝鲜干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血浓于水、什么是一家人、什么是战友加兄弟、什么是亲情。一句话,有强大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野战军做后盾,有广袤的大东北解放区、华北根据地、陕西大后方做后盾,朝鲜的独立解放就在眼前,而且独立后的朝鲜会发展壮大,无限美好。

这些朝鲜同志毕生奋斗的就是赶走日本人、争取祖国解放和独立。因为这个目标,他们才越过边境,到中国坚持抗战。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虽然已经融入进了我党我军中,成了我军的一分子,但是他们的奋斗目标是不可能忘记的。因此,当刘一民说让他们随主力进入朝鲜、为自己祖国独立解放而战的时候。所有的朝鲜干部都激动的站起来高呼独立万岁!

这些朝鲜干部都知道,朝鲜独立解放,靠他们的力量是实现不了的,只能依靠我军进军朝鲜来实现。但是,历史上的中国政府都是把朝鲜当成附属国看待的,中朝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朝贡关系。**领袖们和统帅大军、此时此刻决定着朝鲜命运的刘、罗会怎么看待朝鲜问题、会怎么解决朝鲜问题,决定着朝鲜是否能够真正独立解放。要知道。自古以来天上都不会掉馅饼,有的同志奉命赶来参加刘、罗接见的时候,心里还忐忑不安,一怕我军以进军朝鲜涉及国与国关系问题为借口,在中朝边界止步不前。因为关内还有大批日军,中国的抗战远没有结束,轮不到先解决朝鲜问题。二怕我党我军象过去的中国政府那样,以天朝上国自居。要求与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这种担心随着刘一民的谈话烟消云散,朝鲜同志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他们在中国抗战的血没有白流,中朝一家。血脉相通,我党我军是他们真正的后盾!

金策提出,朝鲜境内现在已无日军成建制野战师团,东北野战军进入朝鲜后,一战定朝鲜不成问题。关键问题有三个,一个是必须建立统一的朝鲜党组织,形成合力;第二个是东北野战军主力解放朝鲜后能在朝鲜停留多久,能不能保证在朝鲜自己的军队发展壮大起来之前,留一支精锐部队在朝鲜,承担朝鲜的安全防卫工作。待朝鲜自己的军队建立完善后,东北野战军部队再行撤离回国;第三个问题是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必须得挡住在重庆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光复军返回朝鲜。不然的话,朝鲜有可能在东北野战军部队撤离后陷入分裂和内战。

金策提的这三个问题,显然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应该是朝鲜同志已经讨论过。委托金策提出的。最起码也是小范围酝酿讨论过的。

可能是担心刘、罗急于挥师入关,支援关内战场,不一定会答应金策提的第二个问题,金一忙补充到:“刘司令员、罗政委,你们没有到过朝鲜,可能不了解我国的地理。朝鲜是半岛,三面环海,如果没有东北野战军主力驻守,日军随时可能重新在朝鲜的任何一个港口登陆,偷袭我们。我们要建立军队,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会加快速度,但是请刘司令员和罗政委支持我们。”

对金策的三个问题,刘一民答复的很爽快:一、建立统一的朝鲜党的问题,有朝鲜同志自己解决。组建政权、军队也是这样,我党我军不干涉。但是根据我党我军奋斗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建议在组建朝鲜统一的党、政权、军队过程中,既要看到我军中朝鲜同志的经历和贡献,也要看到长期在朝鲜坚持隐蔽斗争的同志的贡献和牺牲,最根本的是要弄清楚朝鲜人民需要什么、怎么样才能最广泛地代表和维护朝鲜人民利益。二、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不可能在朝鲜停留时间长,解放朝鲜就得迅速撤回,参加关内战场决战。但是,根据目前朝鲜的实际情况,如果朝鲜党和政府提出要求的话,我军可以调派部队进驻朝鲜,协助朝鲜人民防止日军的袭扰。什么时候朝鲜党和政府认为能够独立保卫国防了,要求我军撤离了,我军将无条件迅速撤离。这支部队的指挥员可以派朝鲜同志都熟悉的老领导杨靖宇同志担任。三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光复军也是抗日的,朝鲜解放,这些人也做出了贡献。我军不可能强行阻止他们回国,这在公理和道义上说不通。朝鲜同志在建立政权和军队时可以吸纳他们参加,共同为朝鲜的未来而奋斗。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一民说到:“朝鲜三面临海,朝鲜的同志们要有大海一样的气度。古人说的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志们为了争取朝鲜独立命都可又不要,难道就不能包容那些政见不同的抗日战友么?”

这个时候和历史上不同,已经基本不可能出现历史上那种南北对峙的情况了,所以刘一民才这样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