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村老师(1 / 2)
江北行省,古属幽州、燕云,简称“翼”,地处骅北、障河以北,东临渊海、内环京城燕京,西为玄阴山脉,北为燕云山。自5000年前,黄帝、蚩尤涿鹿之战后,开启华族文明之先河,是华族文明的核心地带,也是历朝历代,帝王将相争夺的龙兴之地,开国基石。
不过,到了现代,由于新朝定都京城,咱们江北行省就像个摇篮,摇篮里面搁着京城,燕京这两位阿哥。为了两位阿哥的身体健康,所以,江北行省环境污染较大的重工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gdp也就上不去。
“许老师,照你这么说,那咱六道弯镇这么些年来这么穷就赖京城燕京了呗,是不是啊?”提问的是个虎头蛮脑的半大小伙,瞧这小子装作满脸的疑问,狡黠的眼神却是深深的出卖了他。
“对啊对啊,许老师,你说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有没有这回事儿啊?”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下子都炸开了锅,类似的疑问声很是不少。
三尺讲台上的是一位年轻的男老师,面容清秀,身材匀称,文质彬彬,听到这些疑问,看到此时有些乱哄哄的教室,也不着恼,不慌不忙的压了压手掌:“那可不是这样的,我的话只说了前半句,后面可还没说完呢。”眼见讲台下学生个个伸长了脖子,竖直了耳朵,才接着说道:“大家都知道,现代工业部门分三类:重工业,轻工业,服务业。现在的京城,燕京,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自然也就上去了,尤其是对这吃穿住行,更是要求绿色健康,咱们江北行省这几年来,围绕着这服务业还有生态农业,可是没少赚钱啊。”
顿了顿,许老师又瞅了瞅刚才发问的小子,笑着说:“就拿咱们六道弯镇来说吧,不少同学家都开垦了荒山,种上了山楂,板栗,办起了农家乐。日子可是越过越红火了,不比那城里人差吧,陈豪,你爸都给你把名字从陈浩改成陈豪了,摆明了要让你做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啊!”
“哈哈哈......就是,就是,你老爸是土豪,你也叫陈豪。哈哈哈......”教室顿时欢笑声一片,陈豪也微红了脸,有几分尴尬,不过,看那神色,更多的却是得意与自豪。
陈豪的自豪不无道理,他老爹本就是这镇上跑长途货车的小老板,十多年前听从政府的号召,把自家几十亩的荒山全都改种了板栗,每年的板栗收入,加上政府给的惠农补贴,着实收入不菲。
“许老师,我爸下午请你来我家家访,你可一定要来啊。”陈豪无视了同学们的哄笑,大声的叫着。
话音还没落下,一个穿着青蓝色碎花外套的漂亮女生就站了起来:“许老师上个周就答应了今天到我家家访的,陈耗子,你要请许老师,也得讲个先来后到,下次再说!”
“喻可瑶,许老师可没答应你的邀请,别孔雀开屏,自作多情了。”陈豪毫不示弱,但是却不敢像喻可瑤一样站起来,对方可是学习委员,八年级团委书记,学习又好,长得又漂亮,深受全年级学生和老师的喜爱。
“咳......咳......”眼看喻可瑤又要反击,徐乐赶快咳了几声:“喻可瑤,你先坐下。”
眼见喻可瑤嘟着可爱的小嘴,气呼呼的坐下,双手环抱,趴在课桌上,眼睛却是牢牢的盯着自己。仿佛要是许老师不答应去家访,就是大仇人一般的眼神,许乐头又大了。
两年前,许乐刚刚上岗,因为年轻人的一腔热血,工作热情高涨。当时班级里有几个出名的刺头,这陈豪就是最尖的哪一个,许乐第一次上门家访就选在了陈豪家,结果到了地儿,正事还没开始谈,就被热情的陈勇拉着上了酒桌,抵不过北方热情好客的习俗,从不沾酒的许乐几杯下肚,就跟着陈勇天南海北的侃了起来。
“勇,勇哥,你听我说,你家的那个板栗园啊,规模还是太小了,怎么,怎么扩大啊,你这么干,成立个农村合作社啊,你是大股东,把这镇上家里有荒山,屋里有闲人的都发动起来,加入你的合作社,你出树种,教技术,完了你自个统一收货,统一销售,只要你抓住了销售这条线,不愁大事不成啊,你再建个特色......特色......农庄,全用木头建,弄的越贴近自然越好,什么是农庄......就是大一点,有特色的农家乐嘛。你给它搞出特色,既能招待到咱这来旅游买板栗的客人,又能宣传你的特色板栗。我给你打保票,这事只要做,百分之百,能成!那是绝对的钱途大大的!来,来,勇哥,咱再干一杯!......”
再往后许乐是记不清了,不过听陈豪说,那天的许老师特爷们,特男人!许乐的心里已经是内牛满面:“师道尊严何在啊!”
不过许乐酒后的醉话却是被陈勇全都记在了心里,第二天老陈就收拾了一下,直奔省城,再到市里,再回来,一下卖掉了两辆大货车,按照许乐说的扩大板栗园的规模,走上了农村合作社的道路,另一边在进入镇子的自家板栗园山下公路边搞起了“板栗农庄”。还时不时以家访为名请许乐参谋一二,许乐虽然百般推脱,只道自己说的是醉话,可是两年来,政府对新农业的大力扶持,加上本镇旅游业的发展,陈勇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财富量直奔本镇首富喻大伟,那肯放过许乐。这不,许乐又接到邀请了。
“今天下午学校语文教研组有活动,我作为副组长,是必须参加并主持的,所以,两位同学你们的心意我领了,等下次有机会,老师一定去!”许乐神情不变,随意就编了个借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