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风起(1 / 2)

加入书签

宋九还是未拆,又说道:“这些年我朝与辽寇作战,有胜有负,有喜有悲,在这里,有几位没有上过战场,但大多数上亲临过前线,各自受伤,包括我,也包括陛下。”

宋九捋起衣袖,岐沟关一战,他多处负伤,特别是前臂,因为无铠甲保护,受伤最重,现在还能看到深深的刀疤与箭痕。

他又说道:“我的臣,还不及陛下之伤重,陛下,恕臣失礼。”

宋九弯腰将赵匡义腿袍掀起,大声说道:“诸位,你们看,这就是辽寇加给陛下的伤势,君王受辱,臣当死!”

这就是大义。

无论寇准与温仲舒想什么,在这时,他们一句话也未说出。

这个机会赵匡义是不会错过的,用手温和地拍着宋九的肩头:“宋卿,朕也是为了这个国家亿兆黎民百姓的后代,卿做得很好了,勿用自责。”

那还不明白吗。

一起伏下,眼含热泪,誓死效忠。

赵匡义很是满意,特别对宋九满意。

实际宋九心中不是很满意,宋九心中怀疑,中国自古以来以儒学治天下,儒学也讲忠君爱国,但为什么凝聚力那么差?就打一个比喻,现在,应当还没有开始守内虚外的软弱外交政策,但看看汉人的凝聚力,将耶律休哥手下的重将名单开出来,不要讲韩家了,除韩家外,还有许多汉人将领,在主动做着侵略宋朝的急先锋。

为什么如此?

除了民族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当然宋九也不敢让它形成。宋朝内部少数民族一起有了民族观,那非是好事儿。另外就是这个家国观念。宋朝的国不是汉人的国度,而是赵家的国度。

所以长久下去。不利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

想不懂,他也不是思想家哲学家,迫于现实需要,赵家稳,天下稳,无奈!还有,别看他平时不说话,然而一说话,几乎无人敢吭声了。那怕他刻意低调。认真想一想,他的位置还是处在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巅峰之上。不能再上了,再上那赵二就得挪窝了。

因此做事格外小心一点。

但宋九还没有打开它,而是走出去吩咐胥吏拿来几根巨烛,然后将后面墙壁上巨大的地图卷起来。

寇准尖叫道:“咦,这里有暗门?”

他知道了也没有用,只有一把钥匙,在赵匡义手中。

赵匡义打开暗门,点燃巨烛。里面是一间巨大的密室,枢密院与中书都在皇城西边,北边大内略有些萧条,赵大赵二都是不讲究的主。未建多少宫殿。但南面皇城赵匡义陆续建了许多建筑,如尚书省,门下省。殿中省,六尚局。御厨,明堂。政事堂,秘书省,藏书的三馆,等等,本来皇城就不大,因此就有些拥挤。

特别两大办事机构东西两府,房屋比较多,因角度关系,分出这个空间,若不往上想,在外面根本就没有人注意。

借助巨大的油烛,十几个人能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一切,乃是一个巨大的超级沙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整个宋朝的地形,这个略有些粗糙,还有一部分是宋辽边境的地形,西到府丰二州与北河套,东到大海,这个更清楚,甚至连一些小山峰都仿造出来,材料是沙与树胶做的。

边上有一张长条桌,宋九这才用刀子切开火漆,将这个计划拿给大家看。

对着这个实物,再看这个计划就比较清楚了。

寇准依然在发呆:“宋公,我怎么不知道?”

“现在不是知道了吗。”

“但……”

“别但了,这个同样必须保密的,若是泄露出去,让敌国知道,等于我朝边境所有山川河流,堡砦边防,一起通知敌国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温仲舒喃喃道:“有了它,军务再不会发生失误。”

“没有那么夸张,不过有了它,会起一些帮助作用。”

开始看计划书,寇准忽然又说道:“我干嘛要回来啊。”

不回来不久就会立下巨大的军功,看看张齐贤,正是有代州之功,所以才名震朝野。小寇后悔了。

……

经过近两年时间,禁兵终于数量恢复过来,勉强接近三十四万人。

说它少,真不少,毕竟整个宋朝户数五百万户不足,除了禁兵,还有数量不少的厢兵与乡兵以及南方的一些土兵。说它多,真不多,想要打败辽国,这点禁兵实际少得可怜。

厢兵宋九一度想将它压缩,国家实施用工代赈措施,实际一度也有许多纠纷与矛盾,朝廷用心是好的,可下面官吏贪一点,拿一点,到灾民手就不多了。因此也引起了许多麻烦。不过这时候官场风气不算太差,无论赵大或赵二,都注意整顿官员作风,爱护百姓。勿要怀疑,真说起来,若说制度的落后,说关怀百姓,可能后世的某些总统的神马,未必及赵大赵二,特别是赵二。

所以陆续各地有的水利道路或者耕地,或者其他的工程,就借着用工代赈一一落实。除非大工程,那要多少州府协调,不敢用工代赈。可是宋九最后还是不敢缩减厢兵规模,无他,各州杂役仍有很多,如看管牢城,修建船舶,押运粮食,协助防匪防盗,等等。厢兵规模仍在三十万左右。

宋九无奈,禁兵苦,厢兵更苦,待遇差,有的押运工作中同样有危险,并且不稳定,就连基本屯田都不能正常耕种。所以宋九刻意挪出一些地方,让厢兵家属种棉植桑,补充一些收入。

总之,国家问题多多,这是兵。还有役呢,各种差役。衙前,盐的亭户。茶户,坊户,匠户,坊户……

其实就是实施免役法的岭南,同样还存在着大量问题。

这个没办法,只能一一调控,减少各种苛政。

然而想要好,实际还是禁兵,一旦燕云收回来。边防不用那么吃紧了,就不需要再养这么多的禁兵,战事渐渐减少,就可以将省下来的经济用于宽民了。

实际想法是美好的,真到了那一步,说不定大家手脚都松了,经济还会吃紧,还未必会进一步宽民。

西府神神秘秘的两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