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完善制度(1 / 2)

加入书签

宋江在穆陵镇停留了数日,安排了各处留守人员及留守兵力,穆陵关和穆陵镇由武松的一千前营士兵负责防守,另有四百投降官军和清真山剩余二百人马统归武松调度。武松与官军中挑选出二百精壮士卒,其余散归乡里,加上清真山的二百人马共是四百人,由徐文负责操练成军后驻守清真山,武松本部人马一千人留下四百人驻防穆陵镇,以便随时接应清真山、临朐县和穆陵关,由石秀负责统领;另外六百人驻守穆陵关,武松亲自统领。

临朐县由鲁智深的以前后营士兵负责防守,阵亡的施恩都将军一职由清真山马元继任,归鲁智深管辖。鲁智深留下五百军士驻守临朐县,自己亲自坐镇县城,其余五百人分散到各乡镇协防。

安排好这些事情后,宋江准备带上施恩以及此次阵亡将士们的遗体运往二龙山安葬,武松听闻施恩阵亡之时,大哭了一场,一定要跟随宋江护送施恩遗体同回山寨,宋江知道武松与施恩关系很好,不愿违拂了他的心意,只得应允下来。

武松将穆陵镇诸事托付石秀暂管,即日随同宋江返回山寨,宋江想起祝永清的那把宝剑,于是拿出来交给武松道:“武将军请节哀,施将军阵亡令人好不伤怀,这把宝剑是他从祝永清那厮手中夺来的,请武将军收下,用此间手刃仇人之头,为施将军报仇雪恨。”

武松接过红鏐宝剑,喃喃道:“兄弟一路走好,武松定用此剑,让祝永清那厮血债血偿。”

宋江回到二龙山后,即同朱武商议于己方领地内,每个县划出一块地方作为收殓安葬阵亡将士的墓园,名为忠魂陵,并在忠魂陵附近建立一座忠魂祠,以旌表阵亡的将士。今后但凡英勇杀敌而阵亡的将士,征得其家人同意后,都可进入忠魂陵内下葬,并于忠魂祠内为其立牌位以享祭祀。

朱武听后大为赞赏,道:“主公这一建议可谓深谋远虑,如此一来,必将大大提升我军将士的荣誉感,激励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微臣以为主公还应在山寨建立精忠阁,将我军英勇战死的都将军及其以上的高级将领画影图形,悬挂于阁内,以供后人瞻仰他们的英烈风采。都将军以下的将士若有对我军做出重大贡献者,亦可酌情绘像收录。”

“军师说得不错,我军既然要干一番大事,一切考虑都要统筹全局,兼顾长远。我们不但要提高军人的地位和荣辱感,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针对阵亡将士家属的抚恤制度,使得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提高大家参军的积极性以及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主动性,军师在这方面可有什么良策?”

朱武默思片刻,缓缓答道:“微臣以为对阵亡将士家属的抚恤,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一是提高他们的身份地位,二是直接用金钱进行抚恤,三是减免赋税徭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手段来进行抚恤。”

宋江点头同意道:“就这么办。”既然大的框架已经制定好,宋江当即召集众人敲定具体细节。然后命人将此战阵亡将士的名单登记造册,按照商定好的政策对其家人进行抚恤,并传令寿光县与临朐县建立忠魂陵与忠魂祠(如今宋江辖下只有这两个县),同时在二龙山上兴建精忠陵、精忠祠和精忠阁。

精忠阁建好后,宋江当即命人将施恩的遗像放进去,然后带领众将同去祭拜,宋江看那施恩的遗像上画的正是他临死前奋勇夺剑的一幕,这是应武松和鲁智深等人的要求绘制而成的,他们认为只有这一幕场景方能显现施恩牺牲时的英勇和悲壮,画像旁有一段文字详细叙述了他的生平事迹以及阵亡的时间。

施恩成了第一个进入精忠阁的烈士,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宋江知道,他只不过是迈出了第一步,以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条充满艰险的道路上,他不知道谁还将离他而去。

这一日,宋江正在二龙山上同朱武商议山寨事务,忽有鲁智深派遣军士前来,宋江心中暗暗猜测:“莫不是临朐县出现了什么变故?”他与朱武对视一眼,发现彼此都是一脸困惑不解,当即传唤那军士查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