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我们倒要见识一下(1 / 2)

加入书签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渡轮航行在海上,在这个晴朗的天气里,远处的太平山已经历历在目了,这个时候,远处飘来了一阵歌声。

一艘054a级护卫舰远处驶过,歌声从上边的甲板上传来。一开始还有些低沉,飘渺不定,但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和声,歌声越来越洪亮。

“这就是太平岛的军歌?”朱岩诧异道。

自从华夏本土放宽了限制,一些关于太平国的话题也逐渐在网络上流传开来。其中太平国根据《诗经》中秦风-无衣所创作的军歌,曾经让网友推崇。朱岩在网上听过一次,当时也并不在意,毕竟离得遥远,但现在听来,却有一种异样的情怀郁积在胸膛,一直迸发不出来。

渡船上的记者团们此刻也同样是多数沉默,静听着那歌声越来越近。

“是卫青号!”随着护卫舰的临近,舰身一侧的501的白色舷号清晰可见,有人就猜出了是太平国第一艘护卫舰卫青号。

“咦?甲板上不是军人?”随即又有人惊讶道。

卫青号靠近了,众人才看到了船上的甲板上似乎是一群学生在唱歌。

“是国立大学的新生夏令营!”渡轮上有太平国的工作人员随口道。

“国立大学?这……”央视那记者似乎诧异的要说什么,但很快收嘴。

如果加上皇家军事学院。此时太平国算是有两所大学了。但军事学院有些类似随军大学的样子,连上课的地方也是借助国立大学的教室,没有自己正规的院校,一般外人没有把这个当做正规大学的。即使是太平国正规的国立大学,在很多华夏人眼中也不是真正的大学。

太平国国立大学虽然有了几座楼房有了正规的场所,但在华夏本土很多眼人中显然是不合格的,这点面积连民办的一些小学都不如,而且还没有独立的操场和图书馆等,甚至连个围墙和正规的大门都没有。

从年后开始的正式招生中,第一期更是只有198人入学。人数比起国内那些规模上万学生的大学来差了太多。

最为关键的是。太平国国立大学的学历得不到华夏本土正规单位的认可。就连太平国弄出的等级考核制度也不行,这意味着那些铁饭碗的行业要对太平国学生关大门了。真正有心“上进”的根本不会考虑太平国的大学。

这个时候,本土的高考录取已经结束了。太平国国立大学也迎来了第二次的招生,从没有考上大学或者无力支撑大学学业的学生中开始择优录取。

不管怎么说。华夏人口多是个优势。从近千万考生中绝缘国内大学的二百多万高中学生中。怎么也能挑出一些优秀生源来。

即使有对日战争危机的影响,使得报名人数大减,但这第二期大学生还是从国内录取了三百多人。加上太平国国民和亲友子女的入学,第二期大学生数量达到了541人,总算让太学多了些人气。

太平国对大学生优待很多,甚至组织了这一次夏令营让新生们提前来太平岛度假,增加对太平国的感情。李庠心中还是很担心一旦和日本摩擦再升级,这部分新生人数再锐减。毕竟这个超过五百人的数字只是报名人数,正式开学后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

……

“没想到古诗文的音乐也这么好听!”采访团的一名女记者不由叹道,“听说他们祭祀大典上还演奏黄帝炎的杖鼓乐,听说也很棒。太平岛上现在刮起的这股复古潮流倒也挺有趣。”

“若是盲目复古,等于重新捡起过去那些被时代淘汰的东西,怎么看都是一种倒退。”那名哈苏单反男皱眉道,

“听说他们还经常穿那些汉服,汉服穿起来格外麻烦,哪有平时的t恤和牛仔裤方便,就是正式场合下,男的有西装衬衣,女的有晚礼服和旗袍,用得着搞这些形式主义了?而且他们还极为推崇中医,这样的不科学行为岂不是容易耽搁病情?”

旁边的一名渡轮工作人员显然不高兴了,反驳道:“我们太平国要做的是复兴,你哪里看到是盲目复古了?难道推崇汉服等就错了?那是我们正式场合下的礼服,平时该怎么穿就怎么穿,但到了正式的一些场合,穿着汉服最起码还让人记得自己是华夏族人,总比已经忘了自己祖先是谁的香蕉们要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