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仰韶文化(1 / 2)
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成人墓葬均为浅竖穴墓坑,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西北,也有少数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
埋葬小孩的瓮棺葬均在居住区内房子周围,以钵、盆与瓮或两瓮相对扣为葬具,往往在葬具器盖的底部有意识凿一小孔,似为灵魂出入口。
另有2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2个男子和4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随葬品多为日常生活实用器及装饰品等,到了晚期已有专门为死者做的明器随葬。
生产工具分别用石、骨、角、蚌、陶制成。有斧、铲、锛、刀、石磨盘和磨棒、箭头、鱼钩、鱼叉等。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陶器以红色陶为主,还有红褐陶及少量灰陶,陶质有夹砂、泥质和细泥3种。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有的还把人面和鱼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生动而富有特色的人面鱼纹。在许多陶器的底部发现有布纹席纹和其他编织印纹。出土陶制的口哨(或称作陶埙)两只,保存完整,皆为细泥捏制而成,表面光滑但不平整,灰黑色。
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二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非常稳定。总的趋势是泥质红陶和彩绘陶器逐渐减少,灰陶、黑陶的比重越来越大,最终发展到以黑陶为主的龙山文化时期。
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
装饰品发现很多,计有9类1900多件。以形状分,有环饰、磺饰、珠饰、坠饰、方形饰、片状饰和管状饰等:以功用分,有发饰、耳饰、颈饰、手饰和腰饰;以材料分,则有陶、石、骨牙、蚌、玉、阶壳等,其中以陶制的最多,石制、蚌制的次之,骨、牙制的较少。
仰韶文化各个部落继承了前仰韶时期各种文化的传统生产方式。仰韶文化处于原始的锄耕农业阶段,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和土地轮休的耕作方式,生产水平仍比较低下。农业生产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也发现了另一种耐旱作物~黍。靠近长江北岸的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发现了稻谷痕迹。仰韶文化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粮食作物品种不仅是一种粟。首次发现了芥菜或白菜的碳化种子。
家畜饲养业比新石器时代早期也有一定进步,饲养的家畜有猪、狗和羊,马的骨头也有少量发现。鸡骨发现较多,可能已经驯化为家禽了。说明半坡人过着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狩猎和采集也占有一定地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