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吠陀》(1 / 2)

加入书签

《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所以现在有些现代资料中在婆罗门教之前存在两种宗教:吠陀教和韦陀教。这是以讹传讹,因为韦陀教实际就是吠陀教的另一种称谓。

《吠陀》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是最古老的吠陀梵文史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吠陀"用古梵文(雅利安文明的主要文字,后来形成埃兰文明的主要文字)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它包括很多具体的经典,通常的说法包括“四吠陀”,分别是:

1《梨俱吠陀》(?gveda)[即“赞诵明论”],

2《娑摩吠陀》(sāmaveda)[即“歌咏明论”],

3《夜柔吠陀》(yajurveda)[即“祭祀明论”],

4《阿达婆吠陀》(atharvaveda)[即“禳灾明论”]。

广义的吠陀除四吠陀外,还包括解释四吠陀的《薄伽梵歌》(Brahmana)、奥义书(Upanishad)、《森林书》以及经书。

此外,还包括吠陀支,也称明论支节录,即6种与学习吠陀有关的辅助学科:

1式叉论(语音学);

2阐陀论(音韵学);

3毗耶羯那论(语法学);

4尼禄多论(语源学);

5竖底沙论(天文学);

6劫波论(仪轨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