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地下迷窟(2 / 2)
眼前的这些巨大齿轮,瞧的我们三人各个啧啧称奇,它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由数千年前古人智慧和技术雕琢而成的奇妙世界。我粗略看了下,发现每个齿缘都有磨损痕迹,说明它们当年都发挥过作用。再看这些齿轮的排列顺序,其复杂程度更让我们三人为之震惊,我怀疑它已经近乎有闹钟这种复杂机械结构。不是眼见为实,我怕是无法相信这么精密的部件,已经在这暗无天日的地下沉睡了上千年。我想如果以他们的这种科技能力看,建造金字塔那确实不是什么难事,更别说眼下这个墓葬。
我们走出齿轮阵,把注意力再次回到这地下空间,它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手电照射范围有限,就目视可及的地方就有半个足球场大小,高度估计有十来米,其间树立着一个个沙漏般的石柱,走近细看,它不是如之前石窟中那种开凿的撑顶柱,而是全由石块砌成。最大处直径在5米左右,缩腰处估计有二米。我和程子孙小曼三人组成个三角形队伍,开始往里走一点点探索这个神秘空间。一路所见全是类似这种石柱,我们既看不出它有什么作用,也不明白它排列是否有规律,除了这些整个空间似乎空无一物。
我们三人走走停停,每走过一个石柱都要细心观察,也不知道走出有多远,反正只发现每个石柱都有不同的表注符号。我和孙小曼停下脚步汇总了一些符合,正埋头研究它们的意思,这时听在另外一个石柱边的程子叫道:“岚子,来,快过来,你听这里面有声音。”
我和孙小曼立刻跑了过去,耳朵贴着石柱细听,里面确实有“嗡嗡”声。孙小曼听了会惊讶道:“是水声,可能是天坑水塘中下来的水。”
我点点头:“确实是水声,看来这些石柱中有部分都是如此,不知道古人这种设计是为了什么目的。?”
程子道:“古墓中设计机关肯定是防盗啊,还能有什么目的。”
孙小曼对程子的说法持不同意见,她说按照那老学者的说法,漩涡每年都会间歇性出现,只是单纯的为了防盗显然不大合理。
我对程子的说法也是持保留态度的,但是目前我更希望弄明白它们的用途。又一次陷入迷茫后,我再次想到了羊皮纸地图,我作了很多假设,最后有种想法让我感觉比较接近事实。在第二张羊皮纸中,描绘的与第一张相似,但是绝不是相同。所以我估计这里的石柱代表的是第二张羊皮纸上的山峰,三条水系指向三个入口的石柱。
想到此处我立马叫孙小曼拿出了羊皮纸地图,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们。程子和孙小曼将信将疑,不过目前也没有其它打破僵局的方案,只能将死马当活马医。
我们拿着羊皮纸,退回到刚刚下来的通道口,先在视线范围内的石柱与羊皮纸上作了对照。最初的几个很快找到了对应位置,接着沿着已经对上号的石柱,去找下一个,果然在图上显示山峰的地方出现了石柱。我们信心大增对照着其中一条查找,可好景不长,等到了第三处就找不到对应的石柱了。
我心有不甘,建议再从新开始找一遍,来来回回三四趟,结果还是没能找到,到最后甚至先前对上号的都有的没了踪影。
折腾了半天,没一点进展,程子已经有些不耐烦,他说:“马了个逼,咱们费那力干嘛,见一个砸一个,看看是不是通道不就成了。”
我说:“你个猪脑啊,随随便便就能砸出个入口来,古人还费这么大力气设计机关干嘛,谁知道里面都有什么,万一砸出一管子蝎子来咋办。”
程子听了闷声不响,一屁股坐在地上。这时孙小曼说道:“岚子,你想这会不会跟水塘机关有关。”
“你的意思是,水塘的水是利用到这里的?”我问道
孙小曼说:“对,我怀疑这里并不是禁止不动的,而是在某些机关的作用下,时刻在发生着变化。”
这种猜测可能性很大,难道我们这么倒霉,早不来晚不来,就在机关刚刚开启的时候我们闯了进来。
我说:“那么眼前该怎么办,退回去先?!”
这时程子淡淡道:“回去,说的轻巧,你看看怎么回去。”
就在我们聚在一起商量对策时,周边又发生了变化,当时是对照着羊皮纸上的山峰找到这边,可眼下与之对应的石柱已经没了踪影,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再按原路返回到下来时的通道处。
这一变故惊的我不知所措,责怪自己太过麻痹大意,这么冒冒失失的就闯进迷魂阵,最蠢的是连退路都没考虑,使得大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