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鸿鹄之志(1 / 2)

加入书签

无数的记忆仿佛电影回放,儿时无忧无虑的玩耍;稍大一点时是父亲那张充满了忧虑的脸;再大一些,是一张张凶神恶煞的脸。那些人表面上对父亲十分恭敬,暗地里却充满了鄙夷,身份高贵又能如何?哪怕你是一个帝王又能如何?终究是傀儡罢了,最后不过是刀下鱼肉,任人宰割?!

那个时候的杨琏,身份一点都不低,他是皇帝的长子,更被立为太子,日后南吴皇帝驾崩,他就是帝国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可是,在握有实权的徐知诰(李昪)面前,早晚等死而已。

终于,父亲离奇的死亡,毫无疑问,是被徐知诰所杀。杨琏曾经天真地以为,他能逃过一劫。虎毒不食子啊,毕竟徐知诰将女儿嫁给了自己,难道他就宁愿女儿伤心,要将这女婿杀掉?

但是杨琏还是算错了,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区区一个女婿算什么?在天下大业前,都是浮云罢了。在船上,他被毒鸠。当时的他打翻了案几,拼命跳下河。

无数个人也纷纷跳下了河,为了就是要寻找杨琏的踪迹,逃命途中,一户渔人得知他的身份,感谢杨氏曾经的恩德,拼死保护了他,看着渔人身死,杨琏差一点暴露,但最终,他躲在茅坑里,没有出来,终于逃过了一劫。

记忆是如此的不堪,来自后世的灵魂,发现这具身躯的原主人,原来有着如此不堪的一幕,实打实的国破家亡,而他的经历,充满了耻辱!

随后的他,一路被追杀,幸亏有忠于南吴皇室的一名高手,拼死护卫,并设计让人误以为杨琏已死,暂时让杀手停止了追击。随后,老者将他带到吴越国的地盘。两人一主一仆,就在这渔村暂住下来,一住就是两年。

在这两年的时间,原本的杨琏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事情,性格变得十分怪异,他嬉笑怒骂,玩世不恭;爱慕女色却洁身自好;仗义疏财却因爱赌滥喝被不少村民鄙夷。

这,是一个复杂的人,不仅许多人无法接受,就连如今的杨琏也一时无法接受。但一言而之,杨琏在渔村里,大多数的人会接受他的钱财,却瞧不起他的纨绔行为,只有极少一部分的人,念着杨琏的好,才会不戴有色眼镜看人,比如说张绮栎,每次看见杨琏,总是笑眯眯的,即使被大哥张祁年训斥,也总是不改,依旧我行我素。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纷沓而来的记忆终于重组,杨琏脑海嗡嗡直响,若不是他昏迷不醒,恐怕要被痛醒几次。在身躯主人的记忆深处,有着浓浓的怨气,正是家破人亡的哀愁,让他的性格变得十分怪异。他玩世不恭,嬉笑怒骂,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将心中的哀愁冲淡。因为他知道,复国无望,报仇无望,所以他自暴自弃。然而,来自后世的灵魂,却发现,在前些日子看的电视里,知道徐知诰夺了帝位之后,杨家人被关在海陵,为了生存,一家人乱伦,令吴人哀叹。

后来后周柴荣攻打南唐之前,南唐皇帝李璟得到消息,将杨氏一门全部斩杀。杨行密怎会知道,当年他救下来并改名叫徐知诰的小男孩,日后夺取了吴国的花花江山。他的儿子李璟则是更进一步,杀掉了恩人的一家,不管男女老幼,最终灭掉了杨行密的根。九泉之下的杨行密,恐怕会死不瞑目吧。

当杨琏的脑海平静下来,他终于理清所处时代。这个身躯虽然没有变化,但他的灵魂、性格,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是那个借酒浇愁,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杨琏,而是一个充满了斗志,决定在这个乱世,改变自己命运的杨琏。

盛极一时的大唐终究在内忧外患下累垮,随后,便是一个人吃人的时代,五代十国!杨琏虽然不熟悉历史,但有了身躯本身的记忆,对如今的状况有了一定了解。

如今中原王朝是后晋,号开运三年。杨琏所处的地方,位于太湖边上的姑苏,属于吴越国,是与南唐国交界的一个小渔村。吴越国由于国力较小,一向奉中原王朝为主,因此年号也是开运。

开运三年的姑苏,梅雨季节,暴雨来袭,河水上涨,无数灾民逃难。时有太湖水贼趁火打劫,百姓苦不堪言。

杨琏在逃跑路上,摔落马下,就此昏迷过去。张祁年一家将其救起。

但谁也不知道,此时的杨琏已经不是原本的杨琏。再次醒过来,杨琏已经彻底清醒,尚未睁开眼睛,耳边已经听见均匀的呼吸声,此外还有雨水滴答的声音。

身体还有些软,许是高烧之后,身体虚弱所致。杨琏蠕动嘴唇,轻轻道了一声:“水!”

均匀的呼吸声戈然而止,睡着的美丽少女醒来,瞧见杨琏嘴唇蠕动,靠近他,伸手一摸额头,高烧已经退了,当即露出笑容,很是喜悦。

杨琏睁开眼睛,仔细看着眼前的少女,眼里充满了柔情。承袭了身躯的记忆,对于为数不多对“杨琏”好的人,杨琏自然会露出笑容。

此时的杨琏已经想明白,身处乱世,决不能任人宰割,昏迷前的经历不就说明了这一切吗?如今的他,虽然不是原本的人,但这张脸,还是那人,恐怕会引出无数的风雨!

而一向强势的杨琏,来到这个世界,他的选择,必然是不甘于平庸的一生!

杨琏眸子清亮,充满柔情的眼睛看着张绮栎,令张绮栎脸色一红,忙匆匆走了出去,片刻之后,端来热水,打湿了帕子,要替杨琏擦脸。

杨琏那里习惯,伸手去拿帕子,却不小心碰着张绮栎的柔荑,顿时觉得无比柔软。张绮栎手一缩,又将帕子递给杨琏,匆匆走了出去。

杨琏擦了擦脸,又将帕子放在温水里细细地搓着,想着心事。他对五代历史不甚了解,只知道大体脉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