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恭敬不如从命(2 / 2)

加入书签

盛宪固然没有深受名学的熏陶,然而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格外相信自己的直觉——尽管得到了王易这样一个回答,盛宪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猜测。

盛宪笑道:“子云去年在中原纵横千里,未及弱冠便为国家立下大功,我身处荒蛮边地亦常思慕之。”

王易受宠若惊:“盛公垂青!”

盛宪又轻呷一口茶水,笑道:“而后子云参加了汝南的‘月旦评’,颇得海内名望推举,自此天下有志之士无不心生向往。而子云南下渡江后,平定秣陵悍贼张多,又在海盐广施恩惠,大破流盗,甚得乡里称赞啊。”

听盛宪细数完自己的功绩,王易知道他还有下文。

果然,盛宪继续说道:“可子云屡立奇功,又得了天下士子推望,可知是何缘故,才止做了一个海盐的县丞么?”

王易来了好奇,他试着道:“小子懵懂无知,或可揣度一二:如今阉宦横行,小子亦不免有被宵小构陷的可能。”

盛宪拊掌而笑:“吴郡,东陲之地罢了。几个阉宦跳梁小丑于宫闱帝阍中,哪管得到这里呢!”

“这……”王易知道自己的晋升是受了吴郡大姓的重重阻碍的,之前他都不愿说破。然而现在这些阻挡他道路的大姓都灰飞烟灭了,盛宪却表达出与他之前相似的意思。

盛宪皱眉叹道:“子云常受小人构陷,故不能晋升,而不是未曾贿金于上,也不是其他什么原因。哎,我年岁渐老,耳聩目瞽,竟也时常受小人左右,如今回忆起来,也真是叹惋不已啊。”

王易仍然小心翼翼,他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既行事光明磊落,又何惧小人暗箭。”

盛宪闻言后,露出奇异的笑容:“仲尼说:‘勇者不惧’,恐怕说的就是子云这样的人啊。”

王易已经在盛宪那诡谲的语气里听出对方猜出真相的喜悦之情。当然,王易也发现盛宪虽然已经近乎知晓了真相,但并未有什么其他什么对他不利的想法。于是王易笑道:“小子平生极恶一事,即是暴虎冯河。为三言两语所激迫便拔剑而出,有智之士不为也。”

盛宪喟然叹道:“是啊。父母在,而轻言为友报仇,轻言舍身投义,君子耻之。不久之前,张氏的二子张桓便是因行为莽撞,被一个小吏和一个沽酒的徒隶当街杀死,哎,这不是很可笑么。”

见王易默然无语,盛宪突地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子云,我年岁已老,近来渐渐感到内里虚空,不能长往了。江东才俊倍出,非有胆识的勇者不能驭之。不多久,我就要乘舟北上寻访青州故人孔文举,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寻幽饮酒,写赋吟诗。那时,我就在齐鲁之地等候子云佳音了。”

王易惊惶不能言,许久,才憋出句:“盛公之意……”

盛宪轻举小杯,笑道:“我欲推举你为吴郡太守。江东之地,非你而莫属啊。”

那最后一句话因一语双关而惊心动魄。

几案孤立,两张浅短的衽席隔相对望。在这里品茗中的一两句话,难道就将这纵横数千里的广袤地域,都这么草率地定下来了?王易顿时觉得但凡涉及军国的大事,是不能全以普通的、庸俗的眼光来看待了。

王易离席,违身而立,一揖到底:“承蒙盛公厚爱。只是小子年少幼稚,见识浅薄,何德何能占据这一方印绶!”

盛宪哈哈笑道:“子云既放出豪言壮语,满面充盈着澄清天下之志,又何须过于谦虚,以至于妄自菲薄呢!”

他拉着王易坐回原位。在王易坐定的一刹那,盛宪突然伸长脖子,对王易耳语道:“子云这些月来在吴郡做得这样大的事业,瞒得住元元大众,又瞒得过自己的心么?”

王易极受震动——眼前这个一郡之长对他如此推心置腹,他为何还要扭捏作态,故作无知呢。

“恭敬,不如从命。”

王易正襟危坐,目光洞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