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到底是谁救了谁的命(1 / 2)
到了早饭时间,姜方还没回来,娘几个也不等他了,先吃了再说。
娘几个收拾的久了,王南已经在饭厅里等着开饭,一眼就看到穿了一身梳了漂亮的元宝髻的姜云浅,登时目光就直了,恨不得黏在姜云浅身上,还是夏氏重重地清了清嗓子,王南才发觉自己失态,赶忙红着脸掩饰住尴尬。
吃过早饭姜云秋就闹着要去找大哥,一年多没见着大哥了,她都要记不清大哥长什么模样了。别说是她了,家里人哪个不念着姜兴家呢?干脆就由王南带路,向姜兴家做工的地方去了。
之前王北进京时就带了姜方亲笔书信去找过姜兴家,可谁知这孩子倔的很,非要自己闯出些名堂,王北劝了几次,他也不肯住到姜府,王北也拿他无奈,只好写信说明情况,姜方知道后还夸赞了儿子有骨气,既然他想要自己闯闯,也就没拦着。
夏氏心疼姜兴家,不明白都是一家人,他又何苦拗着这个劲儿呢?可实在是姜方拍板做了主,虽然家中事大多是由夏氏做主了,但只要姜方决定的事,她也不会反对,毕竟姜方才是一家之主。
等打听着找到姜兴家做工的铺子,娘几个心里都不是滋味。之前在信里姜兴家说过,到京城后他又拜了个打铁的工匠为师,如今正在学打铁,知道他苦有了准备,可真正见到寒冬腊月还在火炉前挥汗如雨打铁的儿子,夏氏的泪珠子就下来了,姐妹几个心里也不好受。
只有姜兴文和姜兴业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别人‘叮叮咣咣’地打铁觉得有趣,嚷着也要上前试试。
姜兴家正拿着大铁锤用力地敲击一块刚从炉子里拿出来,还火红火红的铁坯,已经初具剑的模样,却还要反复敲打才能成为一柄好剑。
耳边都是敲打铁器的声音,他没有听到夏氏的哭声,直到感受到身边的阴影才扭过头,看到夏氏含着泪望着他的目光,才将手上的铁锤铁块放下,咧着嘴笑了,“阿娘,您咋过来了?等我打完这块铁就回去看你们了,这里怪乱了再碰着。”
夏氏照着姜兴家古铜色的胸前用力捶了一拳,“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省心呢?离家的日子就那么好过?”
姜兴家求救的目光看向大姐,姜云娘也红着眼眶不理他,姜兴家又看向姜云浅,姜云浅朝他‘哼’了声,也别过头去,剩下的两个妹妹有样学样,也都朝他冷哼着。
姜兴家头疼,看来他是把家里的女人都得罪光了,好在阿爹之前过来时跟他说了些话,还赞赏了他有主见像个汉子,不论做什么,只要用心都能成才。
姜兴家感动之余,哪里会明白阿爹对他的愧疚呢?姜兴家启蒙时正是姜方腿坏的时候,他只顾着自艾自怨,哪里还会有心思教导儿子?后来姜兴家就与村里的男孩子们一起满村子疯跑着长大,后来姜方有心教他了,已经懂事的姜兴家又开始帮着家里做活,整日砍柴种地就忙个不停,连私塾都没上过。
就是姜云浅,姜方用的心都比姜兴家多,以至于因为对姜兴家儿时疏于管教,姜兴家又是个任劳任怨的,姜方对长子难免宽容一些,不同于小儿子才会跑就时常教着学字了。
姜兴家说了不少好话,总算是把阿娘劝住了,至于说阿娘让他辞工回家这件事,姜兴家却说什么都不干,因接了朝廷铸造兵器的活,铁匠铺从三个月之前就开始忙了,紧赶慢赶也要忙到来年五月,这个时候姜兴家若是辞工回家,人手本就紧巴巴的铁匠铺恐怕就要完不成工,朝廷派下的活若是完不成,轻则要被责骂,重则甚至还要惹上牢狱之灾,姜兴家的师傅对他不错,他也不想陷师傅于为难。
夏氏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儿子都这么说了,她还能说什么?只是不住地叮嘱姜兴家晚上下了工一定要回家,又把家中的位置说了又说,直到姜兴家表示他之前已经跟王北去看过新家,夏氏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实在是舍不得儿子受苦。
姜云浅劝道:“阿娘,打铁就是累了些,可你没见着大哥如今多结实啊,像个小老虎似的,从前没看他瘦的一阵风都像能吹跑。大不了回头心疼大哥就给他弄些好吃的,让他一天三顿,顿顿都能吃上肉。”
夏氏仔细打量儿子,这才注意到,一年多不见,儿子不但长高了,模样也有了少年人的轮廓,眉眼长得像姜方,却比姜方结实多了,这一身腱子肉真像小老虎似的。
看的夏氏又激动又自豪,自己的儿子总是最好的。尤其听了姜云浅的话,也不想在京城里逛了,找了条繁华的菜市,又是鱼又是肉买了许多,只可惜冬日里青菜没什么,即使一些暖棚里有出产,也不会拿到外面来卖,好在姜兴家就爱吃肉,只是从前家里穷,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像这样有鱼有肉也不怕他吃不好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