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排除万难(2 / 2)

加入书签

而羽绒服也作为短期的御寒衣物进行了生产。为什么说是短期呢,因为朱永兴弄不出高级的面料,解决不了钻毛的问题。好吧,给冻得瑟瑟发抖的老百姓穿。谁又会挑这个毛病呢?哪怕含羽量再大一些,也比单衣保暖不是。以后呢,棉花多了,还是要淘汰这不合格的“羽绒服”。

除了穿,还有吃的问题。无论是在寒冷地区作战。还是大运动量的训练,士兵们都需要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即便是从改善百姓的生活着想,肉食也是多多益善。在粮食并不充裕的时期,养鸭、养羊、捕鱼似乎是成本最低的副食来源。但朱永兴并不满足于此,他早已盯上了更大的家伙,而且是不用自己饲养的。

捕鲸。这项活动可追溯到史前时代,当时北极区的人们利用石具来捕鲸。巴斯克是最早从事商业捕鲸的欧洲人,他们冒着风浪行驶很长距离到纽芬兰及冰岛沿岸。这样横渡大西洋的航行早在1372年就已开始。在17世纪内,荷兰人及英格兰人均组成过庞大的捕鲸船队。

中国海域的鲸鱼主要在东海和南海,黄海有少量。渤海较少见。明军水师的庞大,可以使朱永兴组织捕鲸船队,以济州岛和琉球为基地,一方面进行海上训练,一方面进行捕鲸作业。

一头鲸鱼身上有以吨计的肉食,以吨计的脂肪,连鲸须、鲸骨也有用途,很是具有商业价值。但中国的捕鲸量历来都很少。只是偶尔对近岸的鲸类进行猎捕。

有了基地,捕鲸船便可以把捕杀的鲸鱼尽快拖到岸上进行加工。比如把鲸脂提炼成油,把鲸肉制成熏肉、风干肉、腊肉。以便长期保存。

实际上,这已经并不只是朱永兴的计划和设想。前几天,在济州岛的水师就已经捕获过鲸鱼,并把鲸肉送至南京给万岁尝鲜。嗯,吃起来很不错,挺细嫩的。有点象小牛肉。朱永兴相信,随着对鲸鱼出没海域的掌握。以及捕鲸技术的成熟,鲸鱼肉将会越来越多。先供应军队。然后再走进寻常百姓家也就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幻想。

其实,就目前的战争本身而言,满清已经没有胜机。无论是在直隶与明军决战,还是退回辽东休养喘息,失败都不过是时间问题。明廷面对着后勤物资的压力,满清也同样如此,甚至比明廷更艰难。

朱永兴现在所要考虑的是满清一旦退回辽东,明廷是否有能力一面医治战争创伤,也就是在北地进行恢复重建,以稳固地方;一方面继续在辽东投入,对满清进行犁庭扫穴的打击。

从现在的财政运行趋势来看,朱永兴还是很有信心的。海贸在增长,商税在增加,耕地在扩大,工厂在建设生产,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朱永兴认为他已经建立起比较合理的国家运行机制,并调动起民众的积极性。以全国敌一隅,战略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明军手中。

依靠着民众的热情,江南的富庶,以及在光复区实行的惠政,朱永兴可以在后勤上保障数十万大军在北地的征伐。

镇朔、讨朔两军占领西安,攻掠西北;伐朔军则由襄阳出动,殄朔军由九江出发,两军向北进击,进入河南于信阳会师后,直接向郑州攻击前进;灭朔、荡朔、剿朔、破朔五军由山东向京师挺进,威势逼人。

只是为了抵挡东路这二十多万的明军,清廷便已经无法继续分兵驻守他地。在西北、河南攻掠的明军事实上已经不会再遇到有力的抵挡,光复地方有些象是在武装游行。

在清廷紧密抽调各方兵力入防京师的过程中,原来的人马大大缩水,绿营逃散大半,甚至有很多哗变、倒戈的事件发生。也就是说,聚集于直隶近畿的兵力绝大多数将是满、蒙、汉八旗的兵丁。

如果满清全族动员的话,胡子兵、少年兵,再加上壮妇,应该还能有十几万兵马。朱永兴倒是希望通过一场大决战重创满清,或者歼灭其大半,顺带着辽东问题也能解决一多半。

“父皇,前几天吃的那,那个鲸鱼肉很细嫩,母妃昨天还说起过呢!”柔儿打着母亲的幌子,其实是她想吃而已。

“会再送来的。”朱永兴笑着摸摸女儿的头发。

吃刁了嘴,享惯了福,还会想失去吗?以小见大,窃据中原的满清会轻易放弃,甘心退回苦寒之地吗?(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