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第二个回合(2 / 2)

加入书签

懿贵太妃进一步作了规定:“姐姐的那颗‘御赏’印,盖在起头,我的那颗‘同道堂’印盖在末尾。两颗印少一颗也不行。姐姐,你看这么办,可使得?”

太后想了想问道:“要是肃顺不同意呢?”

懿贵太妃早想到了,说道:“姐姐,你就说这是咸丰爷临终的旨意,看他们谁敢不服。”

太后想了想,也没有更好的方法,说道:“那就以妹妹的办法来吧。”太后的来意,完全达到了,懿贵太妃的希望也在这一刻完全达到了!

送别太后,她心里有着一种无可言喻的兴奋,兴奋得有些发抖,她轻轻地自语:“太后,自己才二十七岁啊!往后这日子??????唉!”

越富贵,越寂寞!往后空虚的日子,可能用权势填得满否?她这样茫然地在想。

两宫并尊,却非同日,懿贵太妃毕竟晚了一日才得封为太后。因为住在烟波致爽殿西暖阁,很自然地被称为“西太后”,有时简称为“西边”,或者“西儿面的”。这样,另一位太后就应该是东太后。

但是,肃顺只能在名分上贬低“西太后”,不能在实际处理政务上讨得便宜。

果然如西太后所预料到的那样,当两宫提出以钤印作为谕旨,作为过目的凭证的办法时。肃顺强烈表示,两位太后只能钤印,不能更改谕旨的内容。

咸丰帝遗诏对皇权的最后安排可谓用心良苦。然而,百密一疏,咸丰帝对于谕旨的拟订、呈览、修改、颁发等一系列问题没有留下任何安排意见。

当两宫皇太后和八位赞襄政务大臣的名位相继确定以后,首要解决的是如何确定双方的权责,如何分工合作。西太后非常清楚,谕旨是皇权的象征。

谁掌握了谕旨拟订和颁布的权力,谁就控制了最高的权力--皇权。她知道对于朝政运作了如指掌的肃顺,不会放弃操控的欲望和企图,她必须从容应对。

咸丰帝逝世后的第三天,为了尽快恢复朝廷政务的正常运作,两位皇太后共同召见八位辅政大臣,商议有关谕旨的拟订、颁发及疏章上奏和官吏任免等,最为紧要的事项安排的处理方法。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提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条陈:

一、皇帝的谕旨由顾命大臣拟订;二、太后只管钤印,不得改动;三、臣下的奏折一律不进呈皇太后阅看。四、各衙门所上奏折,两宫不能先呈览。

要照这样子办,两宫听政,其不是有名无实。

清朝入关以来,谕旨必须由皇帝亲拟或口授;全国各地的奏折到京后,由内阁票拟,呈交皇帝御览。皇帝逐件朱批后再交下去,由相关部门办理。

这是皇帝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臣下如有伪造谕旨或擅动朱笔批示奏折,将处以抄家灭门之罪。对于肃顺等人的意见,西太后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侵权“行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