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乱世(1 / 2)
张知秋第一次回到现代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踏出屋门一步,除了不断地在现代与大东山之间来来回回地穿梭之外,他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网络了。
两年的时间说起来不短,但张知秋却竟然几乎没有什么疏离的感觉,从好的方面来解读,这可以是说此人心胸宽广、处事豁达,但反过来看呢?
如果一定要深究的话,那只能是说明一件事:作为一个社会地“边缘人”,张知秋已然成功地与当代社会脱节了。
换句话说,也可以说张知秋已然是被这个社会抛弃了:多他不多,少他不少。
当然,对一件事情要如何解读,只有当事人自己自己心中明白——所谓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不外如是。
对于此刻的张知秋而言,如今的外界环境,已然是有些显得太过于陌生。
在两年前的时候,街上摔倒一个老人的话,虽然围观的人极多,但终究还是有人会去扶一下的,最不济的,诸多免费地110或者120的电话,是绝对会让接线员们忙到手软的。
可是如今,张知秋却是在网上看到了摔倒在离家仅仅数百米之外后,被仰卧着地自己喉中的痰块憋死地老头——哪怕只要有人给他侧一下身体,老家伙都不会就此驾鹤西游的。
还有那被撞死在自家门口的两岁女童,前后有十几人路过她,有的“看见”了,有的则视若无睹。
那个最为牛掰的年轻人,在从血肉模糊的女童脚边十多厘米处走过时,目不斜视、面不改色;而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竟然是连走路的步伐,从头至尾都没有乱掉过一分。
当然,也没有人去拨打这些个免费的110或者120电话,甚至也没有人为此而片刻停留下自己的脚步,这其中还包括一个带着自己孩子的年轻母亲。
最终努力去救治这个女童的,却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以拾破烂为生的老女人;而全身发冷地张知秋,随即却是看到了一个不惮以最大的“善意”来以己度人的帖子:
这个女人之所以敢于出手救人,是因为她已经穷得不怕被人“误会”了吧!
在那一刻,张知秋感觉自己心中似乎恍然间破碎了一些什么东西。
如果不是这间屋子实在是太过于熟悉的话,张知秋非常怀疑自己是否来到了一个什么传说中的“平行空间”。
当然,“熟悉”的,也未必就是“真实”的。
这里难道真的就是那个让自己所念念不忘的故乡土、故乡人吗?
事实上,也就是经过这一天一夜的上网之后,张知秋终于决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大程度地来“融入”这个现代社会了。
如果这里确实就是自己曾经所生活了十八年地家乡的话,张知秋希望能够在找到自己父母的同时,找出让这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之坏的根源来。
如果这里不是自己的“故乡”,那么张知秋所要做的,就是在毫不犹豫地抛弃这个已然开始从底部腐烂的所在地的同时,找到自己回家的路。
在这里受到严重刺激的张知秋,再回到大东山时,看待事情又自是进入到了一个不同的境界。
虽然还没有来得及接触到三道沟之外的世界,但从吴老道以及张二狗等人的零言碎语中可以看出,这个名为“晋朝”的国家,如今也是并不平静。
或许是因为传承太久的缘故,晋朝皇室对于这个国家的掌控已然是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在全国的一百零八个州中,已然零零星星地开始形成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虽然国家的内乱还没有开始,但是熟知中国古代历史的张知秋却是知道,这一天一定要比大多数人所想象地会来的要快得多、也早的多。
大东山所在的幽州,在晋朝属于一个边远贫瘠的所在,境内多山——大东山也是晋朝最大的山脉,据说是绵延万里,但张知秋对此则持怀疑和保留的态度。
事实上,这个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晋朝”,不但文字使用的是繁体汉字,就是其他的度量衡,也和中国古代极其类似。
张知秋在网络上查询的结果表明,晋朝的社会形态大致与明朝崇祯时相期当。
当然,这个“完全”,仅仅是指粮价以及日常度量衡方面。
据吴老道吹嘘,在幽州以外的其他地方,粮价只有这里的三分之一,由此,张知秋根本就直接对他无视了。
如果听信了吴老道的言辞,那么这个生产力明显落后于现代的农耕社会,不但粮价比现代还低许多,就是地域也几乎超过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阔的元朝。
对于吴老道而言,这套言辞地最为要命之处,在于他言辞凿凿地承认,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至少三个以上比晋朝更为强大、地域也更为广辽阔的国家。
但凡是任何一个在现代读过小学的人,只要通过简单地加法就可以得出一个让张知秋感到匪夷所思的结论:这里不但是一个面积足足是地球几倍的大家伙,而且人口也超过了现代地球的总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