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激化矛盾,可怕的顾博(1 / 2)

加入书签

王策的世界观有点那个啥是真的,但肯定不是[***]丝,真的。

前线,无数将士奋力交战。

王策弯腰抓了一把泥土,泥土是暗红色,不知浸银了多少将士的鲜血在其中。

细细的搓细。诸相如轻声道:“从去年,各地的粮食产量都有一定的减少。北衙推测,估计明年的粮食产量,会比十四年前,降低大约一到两成。”

王策轻轻叹气:“希望……囤积了足够的粮食。”他的声线很轻,没人听见,他说的是“各国”,还是“北策府”。

“今年少数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饥荒。”诸相如叹气:“交战引发的种植面积减少,战争后勤袭扰战,造成的军粮损耗。是主因。”

为什么会有战灵军?这个充满怀疑的念头,在心里挥之不去。王策默不作声。

收拾心情,王策甩了一个响指:“杨秀清,准备下一波冲锋。”

杨秀清策马赶去,大声的呼喊麾下战灵将领,准备下一波三十万规模的冲锋。

“阿皮。准备。”王策下令。

王策给东路安排了石达开为首的一批太平天国战灵将领,以及二百万起义军团。给西路安排了李自成麾下的刘宗敏为首的一批战灵将领,一样是二百万战灵军。

细心注意,就能发现,战灵军会充当炮灰,发动第一波冲锋。第一波全线冲锋,先是冲击上阳军的防线,凭数量的优势,强行攻入上阳军的防线。

战灵军的冲锋和强攻,对上阳军的远程攻击,形成了很大的牵制。

这一来,北唐军就能交替随后攻击,强攻上阳军的防线。

王策指指点点:“后置远程武器,是相当不错的一招。看来,我们的战法被摸透了。”

地理的优势,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北唐十余年来的战争,每一次都按照既定的节奏和计划来打,有条不紊。因此,对国力和兵力的损耗不大。

这许多因素,造就了很多的细微差异。

北唐的新一代军事将领,较为沉稳老练,较为全面,但暂时还没有一个能成长到能统帅大军团的地步。

上阳的新一代将领,大多是急骤崛起成名,多有赶鸭子上架的事,较为激情,独当一面的将领诞生了好几个。

北唐军的将士,始终保持锐气,有充分的士气和决心,是旭曰初升。上阳军的将士,连续征战,战争经验更丰富,但也不免整体疲乏。

富饶的南方人和苦寒的北方人,作战意志肯定是有些许的差别。这么说是有一点地域偏见的嫌疑,但其实是存在的。

上阳军多次扩军,将士的修为水准,不免有一些被拉低了。

北唐军对上阳军,其实有不少细微的综合优势。

今天,是大会战爆发后的第十八天,杀俘之后的第六天。

…………上阳军的处境很糟。

大会战的第一天,上阳军被全线打退八十里,被俘者,战死者高达四十万。

第一天的后撤,成了上阳军处境的浓缩。在北唐军每一天的攻势下,断断续续的被迫后撤,这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好在上阳军有一个九洲最顶尖的统帅,凭杀俘事件,重振士气,令上阳军将士一直憋着一口气。

傅希文维持,甚至壮大了上阳军的士气,维持上阳军在连战连撤后的士气。然而,他无法让自己的处境好转。

杀俘事件,配合北衙的谣言,给了傅希文很大困扰,恰到好处的击中上阳军新老势力的尖锐矛盾。

上阳军中老将,未必不知道这是北唐的谣言和策略。然而,很多事不是你知道,就能冷静下来的,被俘的十多万将士,被屠杀的十多万将士,都是血淋淋的真实。

傅希文能察觉,他的命令已经没有之前奏效了,凭一个统帅的直觉,失去了原本如臂使指的感觉。

杀俘,配合谣言,真的很毒。

几天来,他一直没好好休息,旁人以为他是担心位置。其实,没人知道令他无法入睡的,是战局变化。

十八天来,王策再没有发动媲美第一天的大规模攻势。

凭直觉,傅希文察觉更大的潜在危机。王策在等什么?

等上阳国内对他傅希文的处置?

等战灵军和北唐军磨合?等战灵军演练战术?

天妖王策,以诡计多端闻名天下,傅希文不敢。其实,王策演练战术,并磨合战灵军和北唐军的意图,相当明显。

大会战的十八天来,上阳军一直在谋求各种战术,一心破解王策的战灵军冲锋战术,并且做出了譬如远程武器后置等针对姓措施。

可是,战灵军和北唐军也对此,做出了种种战术变化,并且在实战中演练各种协同作战。

难,难,难。

傅希文心头酝酿这三个字,王策的“没有战略,没有战术”,已经被他知道了。可这,真的没办法破解。

断断续续,王策动员了上千万战灵军,战死过半。可傅希文依然没有看见枯竭的迹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