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龙骨天书(1 / 2)

加入书签

第九百零一章龙骨天书

三人没有多说,叶想就跟着二人来到了陈教授所在的医院。当在叶想再次看到陈教授的时候,陈教授依旧是疯疯癫癫的,叶想没有多说,只是轻轻一点陈教授就昏了过去,叶想取出一张镇魂符,运起灵力将符贴在了陈教授的眉心,接着对雪莉杨吩咐道:“镇魂符燃尽之时,也就是陈教授苏醒之时。随后不在多说,转身就走出了医院。”

雪莉杨和胡八一看到沉睡的陈教授,也是随后就跟了出来,到了外面之后,雪莉杨叫住了叶想,说道:“叶先生,请留步。之前在精绝古城的地下古墓之中,叶先生是否得到了什么东西。”

胡八一听到雪莉杨这样说,也来了精神,双眼紧盯着叶想。

听到雪莉杨的话,叶想也没有辩驳,多说什么,直接从房间里拿出了那块非石非玉的石板,其实是在系统空间中拿出来的,随手就递给了雪莉杨,说道:“这就是你想要找的东西。”

胡八一好奇的问道:“杨小姐,这是个什么物件啊!你一心要进精绝古城就是为了这个东西吗?”

雪莉杨说道:“是的,这是我们祖祖辈辈所要找的东西,就为了找这东西,为了解开家族的诅咒,我们一族现在就剩我一个人了啊。传闻这里面记载了上古秘传和隐文秘事。但是这上面记载的是什么文字呢?以前没有见过啊。”

胡八一也是好奇的拿过来看了又看,但是就凭胡八一的水平,这东西认识胡八一,但是胡八一那里认识这玩意啊!看了一会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胡八一问道:“这到底是是个什么玩意啊!

雪莉杨摇了摇头道:“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我们一族,祖祖辈辈都在找这东西,而且不止一块,上面的文字符号也没有人认识。

胡八一看向叶想,还没等胡八一开口,叶想就说道:“这东西叫龙骨天书,上面记载的是人族最早的文字,至于内容我也看不太懂。只是大概是一些历史事件的隐秘记载。”

龙骨天书,这是鬼吹灯中存在的东西,叶想不知道现实世界有没有,但是在鬼吹灯世界里却是很神秘的东西。

这东西最初出现于孙学武教授的口中。

占卜、征兆、预言、暗示之类的古老文献记载,不仅东方有,西方也有,内容和形式大多都非常神秘、隐晦,华夏古代的秘密文献,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龙骨,也就是刻在龟甲上的铭文与符号,后世学者将这些古怪难解的神秘文字,称为天书、谜文。

龙骨天书中记载着大量巫卜、天兆、不死、长生之类的内容,专家对于“天书”的破解工作,是极其艰难枯燥的,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很少。虽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些巫卜内容多是不可信的,是科学尚未开化的古老产物,但对于研究几千年前的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活动,龙骨天书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孙学武的工作内容,就是破译解读古代秘密文献,也专门负责从各地发掘收集刻有各种古文字符号的龟甲、兽骨,虽然收集整理容易,解读起来却没任何参考资料,破解那些体系与历史背景不同的古代密文,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有时一个简单的符号,就要用掉几个月的时间研究考证。长期面对这种艰难枯燥的工作,养成了孙教授孤僻的性格,但他仍然痴迷于此道不可自拔,甚至用“走火人魔”来形容也不为过。

直到后来出土了唐代的《龙骨谜文谱》,对龙骨天书的研究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可随之而来的,又是另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那就是卦象、机数。

西周时期盛行演卦,照烛龟卜所产生的卦象,是巫卜的最高境界,也是所谓的“天机”,可能现在有许多人难以理解,既然古人有预测吉凶祸福之术,为何要将结果用卦象显示,而不直接描述结果?

其实不仅是演卦获天机,包皮括后来华夏历史上各种预言,诸如推背图、马前课、梅花诗、烧饼歌之类,无不隐晦难解,多有故弄玄虚之意,把所谓的预测和秘密,都用暗示的方法流传下来,或图画,或诗词,种类五花八门,事后方解其意,似乎故意不肯预先告诉人们结果。

这种形式,实际正是古代传统观念的一种体现,古人认为“幽深微妙,天之机也;造化变移,天之理也。论天理应人,可也:泄天机以惑人,天必罚之”。

意思是说,牛生不息的“天道”可以谈论,让人们懂得天人相应的道理,但“天机”则不可明言,因为天机微妙,容易使人迷惑妖妄,正如常言所说“天机不可泄露”,君子应当“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西周时期的周天十六卦,却穷通天地之变化,烛万物而无所隐。据“龙骨天书”上记载,周天卦数出世之时,夜有鬼哭,随后黄河泛滥,淹死人畜无数,只因造化中的秘密,从此发泄尽了,所以才被迫毁去二分之一,仅留八卦存世。

这些失落的古卦,也成了孙教授研究中的瓶颈,记载古时卦象的龟甲数以万计,是一个庞大无比的信息宝藏,但没有周天卦数,就根本无法解读,他一生倾心竭力的研究成果,只缺少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又因为孙教授性格古板,不通人情,打点不好人际关系,所以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他死钻牛角尖,打算找出周天卦数,把西周的古卦龙骨彻底破解,到时候必定震惊中外,也不负这许多年耗费的无数心血。

古代的秘密文献,大多藏在遗址、古墓,或者洞窟里。因为古墓深处地下,空间相对封闭,里面的陪葬晶,往往能完好地保留下来,孙教授寄希望于此,每当考古部门发现古墓陵寝,他总是格外关注墓中的龟甲、兽骨和钟鼎铭文,指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但建国后的考古发掘,大多是被动发掘,而对那些尚未遭到破坏的古墓,则是按规定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孙教授常年在基层和考古现场工作,这些年来所见所闻,各地的古墓大多是十墓十空,早不知被历代盗墓贼滤了多少遍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