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湘江之战(1 / 2)
唐亦群只说了两句话就停住了,地图前的几个人都盯着唐亦群,可唐亦群却没了下文。还是唐亦宽开口说道:“亦群,你说的的确是个办法,那你打算如何分配兵力和选择渡江地点呢?”唐亦群答道:“师座,从地图上看这段江面上至少有三处可以强度的地点,分别是这、这、这。不过具体位置的选择我认为还是要去现场察看一下才能确定。”
唐亦群边指点着地图边说,把大家的目光重新吸引到了地图上。这一段湘江,蜿蜒曲折有多处“几”字型江湾,唐亦群指点的几处都在“几”字湾上。这几处”几”字湾都是开口向南顶部向北,横头这一段江面虽宽,但水流平缓,向北的一面江滩平缓,的确是强渡的好地点。
唐亦群这么一说,大家也认同了他的想法,唐亦宽说道:“亦群的办法可行,不过还是要先看一下侦察后的结果才能定下做战方案,这样,明天对江面情况以及江北日军防线侦察的任务就交给长清的侦察团,其余部队暂时不动,但要做好强度湘江的一切准备工作。”
会议结束之后,李长清的侦察团派出几十个侦察小组连夜向湘江边运动,执行侦察任务,其余的部队也在第二天一早开始了强渡湘江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为忙碌的就是辎重团里的工兵营。王海涛的部队中工兵的编制比较小,只有每个军才有一个专设的工兵团,而其余编制中工兵部队都隶属于辎重部队。
这并不是王海涛不重视工兵这个兵种,只是以前的战斗大多数都是打防御战,修建工事时都是全军官兵一起动手。就修建工事来说每个士兵都是一名合格的工兵,不过对于渡江、开路等专门的工作还是要用到专门的工兵部队的,因此专门的工兵部队有,但编制不大。
现在要强渡湘江,王海涛手上可没有日军那种专门的橡皮艇,渡江用的木筏还是要工兵们来赶制的。好在驻地附近并不缺少树木,欢伐树木又有别的部队帮助,只是制做木筏,速度还是不慢的。工兵部队在赶制木筏,别的部队也在做准备。
九十师中基本上都是广西兵,这些战士中不会游泳的极少,一大半的战士水性还相当好。虽然已是十月份,中午的温度还是不低,游水也不会被冻到。不过武器弹药的防水保护还是要做的。准备工作也多数是在做这方面的事情。
傍晚时,侦察团的侦察小组先后回到驻地,而王海涛派来助攻的一个混合装甲团和一个重炮团也赶到九十师驻地。说起来九十师的重炮团是几个师中实力最强的,不仅有四十八门82口径榴、弹炮,还有二十四门德制150口径榴、弹炮。这次为了加强强渡湘江时的掩护炮火,王海涛又把直属重炮旅的122榴、弹炮团派了过来。
晚上全师团级以上军官做战会议召开,会议一开始就由李长清报告侦察团今天的侦察情况。李长清站起来对大家敬了个礼后开始报告今天的侦察情况。首先报告了湘江水面的情况,他说道:"现在湘江的水深基本上在一点五米左右,水流平缓,可进行强渡。
特别是有两处“几”字形江湾,水深只有一点二米,重型坦克可以涉水强度。此外这段湘江上还有二座桥梁,一座是位于东安镇的混凝土公路桥,据侦察此处有日军重兵防守,并且桥下安放了大量炸、药。另一座是位于零陵县境内的全钢结构铁路桥,同样有日军重兵防守。
日军湘江北岸防线,由日两个步兵联队的兵力驻防,在公路桥北侧有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山炮兵中队以及一个战车中队驻守。铁路桥北侧则有日军两个步兵大队和一个山炮兵中队驻守。而其余兵力则是沿着湘江北岸平均布防,在适合强渡的两处“几”字湾那里,都只有日军一个中队兵力在江北驻守。”
李长清刚讲完侦察后的情况,底下的军官中就响起了一片议论声。唐亦宽听了一下,议论声中基本上都是兴奋的声音。也不奇怪,几年的仗打下来,这些军官都极为自信,一个团的兵力就敢和日军两个步兵大队正面硬拼。现在日军整个江北防线上才两个步兵联队,不过一万五千余兵力,而九十师六个主力团就有一万六、七千人,日军防线有几十公里长,每一处兵力都不足,这些军官们要是紧张、担心才奇了怪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