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墨子(2 / 2)
墨子生於何处,现有书籍并无明确记载,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说法,曾有宋人说,楚人说,鲁人说,印度人说等。其中鲁人说已经为墨学界绝大部分人所认可。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据此有学者称其为宋人。此说一直流行到清代。
清代毕沅注《墨子》时,据《吕氏春秋》高诱之注,并参照墨子诸多与鲁阳文君的对话,推定其为鲁阳人,即楚人。
宋人说和楚人说遭到梁启超的批驳。在《墨子学案》中,据《墨子.公输》归而过宋,力证非宋人。据《墨子贵义》墨子南游於楚。若墨子是楚国鲁阳人,则当为游郢。
方授楚《墨学源流》,张纯一《墨子鲁人说》都对墨子宋人说、楚鲁阳人说进行了批判。
姜宝昌《从<吕氏春秋>高诱注论到墨子为东鲁人而非西鲁人》:毕沅误读了高诱注。
清代孙诒让作《墨子间诂》,在附文《墨子传略》中,第一次提出墨子为鲁国人。其主要依据为:《墨子贵义》墨子自鲁即齐。《墨子鲁问》以迎墨子於鲁。《吕氏春秋爱类》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
着名墨学研究学者张知寒在《墨子原为滕州人》、《墨子里籍新探》等论文中进一步考证,墨子出生地应为古代邾国的滥邑,滥邑后来归属鲁国。其主要依据有: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史载滕州东南有目夷亭。
墨子学说继承了邾娄文化的传统,而邾娄号称百工之乡,而墨子生活习惯和科技成就与此密切相关。
该学说现得到绝大多数墨学研究者的认同。
胡怀琛撰《墨翟为印度人辨》、《墨子学辨》等论着,首次提出墨子为印度人。他认为墨并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而且墨子长得黑,主张兼爱、非攻,显示墨子应该是婆罗门。金祖同、陈盛良则说墨子可能是穆罕默德以前的回教徒,卫聚贤考证墨子应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
早期墨家弟子很多,《公输篇》:墨子之说楚王曰: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淮南王书》亦谓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但现存有关墨子及墨家活动的资料很少,而徒属名籍亦莫能记述。
现存史料中可考之称钜子者有孟胜、田襄子、腹?等三人。
现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说的基本材料。
《琅环记》原文:墨子姓翟名乌。其母梦,日中赤鸟飞入室中。炎辉照耀,目不能正警觉。生乌,遂名之。
墨家,为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世称墨子,墨家之名从创始人而得。
之后由於西汉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汉武帝在位时代之后基本消失。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