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盐场(2 / 2)
整个盐场有三十三亩地盐田,合公制二万多平方米。这地方位于松江府的外海,降雨比其他地方少而海风强劲,属于松江府全年蒸发量最大的地区。目前正逢农历二月末,距立春还差上三四天,正好赶上天气回暖蒸发量上升的时日,经杨思辰测定。盐田日极限蒸发量达到了六毫米左右。也就是说,扣除两次高氵朝侵袭的时间,所有的盐田一天二十个小时能蒸发一百吨左右海水。
这里的靠近长江的入海口,海水含盐量较低,大致在百分之三点一左右,一百吨海水即能制得粗盐三吨多一点,约合这个时代的五千二百多斤。由于逢阴天产量降低,逢雨天不能生产,但平均每月应该能达到极限产量的五分之二以上,即五万五千斤海盐,再算上冬季三个月产量低不计算,夏秋两季台风侵袭期间不能生产,一年下来至少也能产出五十万斤粗盐!
海盐官府定的售价每斤五十文,这个时代市面上八百文钱就可以换一两银子。若出售这些海盐,每月能够得三千四百两银子,若压去两成的价钱,按出货价计算,也有两千五百两。
杨家每年可以凭借往辽东输送粮食换到一千五百引的盐引,以前折价二成转手卖出,只能赚五千五百两银子,还不够维持杨府日常开销的。现在把这些盐引给杨思辰的盐场,则可以在一年的时间赚三万一千两银子。如果从中拿出三分之一的粗盐,按照杨思辰提供的方法进行精加工的话,一年下来一共可以赚到五万两的银子!!
这笔巨大地利润,杨思辰不是靠剥削,也不是靠掠夺,而是成功地利用了太阳能,通过先进技术实现了生产力地飞跃……
今天是二月廿七,昨天吃晚饭前荣光回杨府禀报杨思辰说是盐场大体上已经完工了,剩下的的事情就是给一些房子和仓库封顶,这事情因为一时半会儿请不到合适的工匠而耽搁下来了。荣光这次回来就是为了这事情。
杨思辰得了这消息,立马找到郑氏,在郑氏卧房里死缠烂打了大半个晚上,郑氏方才同意杨思辰第二天换回男装出府去盐场看看情况,不过胯下那东西却没有同意杨思辰一并解下来。杨思辰为了让自己舒服点,不得不迈起四方步。
杨思辰当天晚上就找到了夏忠,把这事情给夏忠说了,夏忠立马安排人第二天随杨思辰一起去盐场,现在那人正带着工人们忙着呢。
…………
其实杨思辰还知道更好地方法——海水晒盐的加强蒸发法。
这种方法与液体蒸发技术有关。以往的海水蒸发晒盐,均采用平面蒸发的方法,盐水与流动着的水汽未饱和的空气的接触面积限于盐田的平面面积,而该方法以盐水在一定高度上洒下,或盐水在一定压力下且在一定高度上喷洒的办法,立体式地扩大了盐水溶液与流动着的水汽未饱和的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大了蒸发面积,加强蒸发,缩短蒸发周期进而提高盐水的蒸发效率。
但是目前的技术条件还达不到后世的要求,单单一个动力设备都能让杨思辰死掉很多脑细胞的,人力?提高蒸发效率所产生的利润还不够给工人开饭钱的;风力?想法不错,但投入太大,至少要两年的盈利才能收回建一座风车的本钱,而且还得求龙王爷别发怒,否则一场台风就全部玩完了,而松江府年年有台风;畜力?哪个畜生吃得不比人多,而且还得安排人来照顾;蒸汽机?恭喜你,你的**已经大成了,可以**升天了——在管路的密封性都没有解决的条件下制造蒸汽机,恐怕造出来的不是蒸汽机,而是高压蒸汽喷射器,而且还是不定向的那种!至少要把磨床搞出来才行,没有磨床,杨思辰想不出其他办法加工出实用的密封管路。
杨思辰就站在拦海的堤坝上,这么胡思乱想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