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莱文杰模型——是什么促成了我们的分离(1 / 1)

加入书签

第六节 莱文杰模型——是什么促成了我们的分离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程丽平

第六节 莱文杰模型——是什么促成了我们的分离

当婚姻生活的甜蜜被争吵、冲突、不满意等等所代替时,我们的婚姻该何去何从,便成为了人们的思考问题之一。是否意味着婚姻走到了尽头,是否有哪些因素可以预测婚姻的解体呢?其中之一便是乔治·莱文杰模型。

乔治·莱文杰提出了一个简单但可以预测婚姻解体与否的模型,他认为有三种因素影响着婚姻关系的发展。第一类因素便是吸引力,他认为吸引力由婚姻关系提供的回报(例如,性满足、安全感获得、彼此认同感等)而不断变化,并随着成本(比如,时间、精力和烦恼)的多少而变化。意思是说,当人们从婚姻关系中所获得回报很多,成本很低时,彼此对方的吸引力是增强的,相反,当成本增加时,吸引力相对也会减少,甚至是丧失,这时婚姻关系的质量也同时会下降,甚至是走向破裂。

电影《罗斯夫妇的战争》讲述的便是夫妻之间情感关系由亲密到分离的故事。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一见钟情,随即结婚。结婚后女主角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丈夫在律师行业名声大震。

随后,丈夫为妻子买下了她喜欢的一幢别墅,妻子对别墅精心修饰了一番,但所有一切弄完之后,妻子却突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甚至开始觉得自己的生活并不需要丈夫的出入,并且这种感觉日渐强烈,甚至是在丈夫突感不适被推向急救室时,妻子也没有出现。这让彼此的关系开始走向了分裂。

妻子坚持房子是自己精心装饰的,所以要求丈夫搬走,但丈夫说这是自己花钱买的,拒绝搬走,随后他们之间展开了争斗,直到两个人从战斗中重重摔到地面,再也没有起来而结束。

当电影中的女主角开始产生不需要丈夫的想法时,他们之间的吸引力便开始丧失了——丈夫不满于收到妻子的忽略、被驱赶,妻子因和丈夫不得不打交道而烦恼,前后的变化无不预示着关系的破裂。

在莱文杰的模型中,第二个影响因素便是其他可能的选择,其中最明显的是个体自己认为的更好的选择,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选择便是其他的伴侣。当人们拿自己的伴侣和其他人相比较时,或者人们从他人那里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受——一种从自己伴侣那里所体验不到的感受,这便为婚姻埋下了炸弹,随时可能爆炸,导致婚姻的解体。

斯蒂文和莎莎聊天,可两人聊着就吵起来了。原因是斯蒂文说:“你看你,怎么就没有人家程莹会收拾呢,你看人家家里,哪都干干净净的,你再看看咱家,乱得跟啥似的。”莎莎听着就火了,说:“人家家里好,你怎么不和人家在一起啊,干吗找我啊。”斯蒂文接着说:“我不是这意思,我是说你也该把家里好好收拾一下了,要不不像样。”莎莎揶揄道:“你少来,原来也没怎么听你嫌这嫌那啊,你到底怎么回事啊。”斯蒂文吞吞吐吐地说:“我能有什么事,就是想让家里干净些。”

丈夫的一句话,让莎莎起了疑心。纵然斯蒂文没有做什么对不起莎莎的事,但这样被莎莎怀疑,难免影响彼此的关系,但很明显,斯蒂文对莎莎产生了不满意——把妻子和他人进行了比较。我们可以想象,当这样的比较持续下去时,会如何?或许妻子会改变——好好收拾家里,但或许,这成为了二者关系变坏的导火索,丈夫可能因某种原因而喜欢妻子以外的人,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第三种影响因素便是与婚姻关系相关的各种制约、障碍因素,包括约束、维持婚姻的法律、宗教和道德因素等等。显然,加上前两项因素,当夫妻间的吸引力强、其他选择的可能性越小以及制约越强,则婚姻生活越持久。两个人的吸引力越弱、有更多的其他选择出现以及制约因素变弱,则很可能导致婚姻的最终解散。

当约翰对妻子越来越冷淡时,他并不是没有想过离婚,然而他并不会这样做,因为他非常爱自己的儿子,他不想离开儿子,所以儿子成为了他留下来的动力。当然,他并不想就这样下去,他要和妻子一起咨询,争取重新找到彼此关系的平衡点。

因此,我们可以用这三种影响因素来判断一下自己现在的婚姻状态,或者加以弥补、改善双方的关系,或者便预示了关系的结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