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2 / 2)
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基础是肺淤血和肺水肿。基本机制是:①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肌必须做更大的功和消耗更多的能量,才能保证正常通气量,所以患者感到呼吸费力;②伴有支气管黏膜淤血水肿,使呼吸道阻力增大,患者感到呼吸费力;③由于肺的顺应性降低,患者需用力吸气,过度牵拉牵张感受器,引起肺扩张反射,使呼吸变浅变快。根据肺淤血和水肿的严重程度,呼吸困难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劳力性呼吸困难 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症状,患者在体力活动时引起或加重呼吸困难,在休息后缓解或减轻。机制是:①活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而衰竭的心不能相应增加心排血量,使PaO2进一步降低,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②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舒张期变短,使心排血量减少,左心室充盈减少,可加重肺淤血;③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可加重肺淤血和肺水肿。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是左心衰竭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表现为患者夜间熟睡后因突感气闷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重者可有哮鸣音,故又称心源性哮喘。其发生机制为:①熟睡的患者因平卧位使膈肌上抬,肺活量降低,减少心肌供氧,同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多,加重肺淤血和肺水肿;②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口径变小,通气阻力增大;③熟睡后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只有肺淤血发展到比较严重时,动脉血PO2降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刺激呼吸中枢,引起患者突感气闷而被惊醒被迫采取坐位。
(3)端坐呼吸 左心衰竭严重时患者在平卧时呼吸困难加重,常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现象称端坐呼吸。机制是:①患者取端坐位时由于重力作用,下半身静脉血回流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肺水肿;②患者取端坐位时膈肌位置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通气功能。
3.其他系统变化
(1)脑功能改变 心力衰竭失代偿后,心排血量严重不足,导致脑血流量下降,患者易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甚至意识模糊、昏迷。
(2)肾功能改变 心力衰竭时由于心排血量减少和交感神经兴奋,使肾血流量减少,造成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以及排酸保碱能力下降,导致少尿、氮质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3)肝功能改变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导致肝淤血,患者可出现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和肝功能减退。长期肝淤血可引起肝纤维化,发生肝硬化,进而出现腹水。
(4)胃肠道功能改变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导致胃肠道淤血,引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腹胀等。
4.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水钠潴留 慢性心力衰竭最重要的变化。由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减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管重吸收加强,出现水钠潴留。
(2)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由于心力衰竭时心排血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可引起机体缺血缺氧,使有氧氧化减弱,无氧酵解增强,酸性代谢产物增多,产生代谢性酸中毒,而酸中毒又可导致高钾血症。如伴有肾功能障碍,可促使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的发生,使心力衰竭加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