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养女(1)(1 / 2)

加入书签

光阴荏苒,徐路生成长为一位身高一米八十公分的俊朗小伙子,吸引了那一带的姑娘们的目光,常常会有一些年轻女子到店里来问东问西,借故搭讪,胡乱买了些宣纸和笔墨,依依不舍地离去。严弘文看在眼里,很是心焦。徐路生的勤劳和忠厚很得严老先生赏识,他的手艺也日渐炉火纯青,严弘文几乎是拿他当儿子看待,绝不希望他离开自己,因此暗暗打定了主意。问题在于自己的女儿严晓萱。

在十六、七岁便结婚的旧中国,年界二十的严晓萱要算是大龄女子了。她虽然算不上是个美人,但是长得小巧玲珑、皮肤白皙,清纯淡雅,而且识文断字,写得一手好字,工笔画有相当造诣,并且弹得一手优美的古筝,可以称得上是空谷幽兰了。如果不是成天冷着一张脸,不见一丝笑容,而且总是一袭黑衣或者一身灰色,还是颇为吸引人的。实际上也确实有不少人家上门提亲,但是全都被她拒绝了,似乎打定主意终生不嫁。在她拒绝了也许是第七或者第八位求婚者后,严老先生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嫁给下一位来提亲的人,不管那人长得是驴还是马,要么嫁给徐路生。他知道,羞涩、胆小且洁身自好的女儿是绝不愿意跟一个长相丑陋,品行恶劣的男人厮守一生的。果然,严晓萱被迫选择了徐路生。从此,徐路生变成了严路生。那是一九四四年的事了。

婚后,严晓萱仍然十分依赖黄旭娘,据说就连新婚之夜都死活不肯入洞房,而非要跟黄旭娘睡在一起,众人怎么都劝说不动。后来据说严弘文火了,沉下脸来命令黄旭娘送女儿去她该去的地方。那是严弘文有生以来第一次对女儿发火,严晓萱这才哭哭啼啼地去到了新房中。

四年后,严家添了一个丁,那便是严文清。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只有严晓萱板着一张脸,没有一丝笑容。

儿子出生后,严路生好像得到了解脱。他很少待在家里,而是全身心投入到生意中,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呆在店里,吃饭也是严家收留的养女赵小玉给送去的,就连晚上都大多睡在店里。他这辈子跟妻子说过的话,可能还不及跟来店里买东西的某位顾客说的多。而他的妻子,则宁可跟她的上帝进行天人交流,也不愿跟自己的丈夫说话,即使要让他做什么事,也是通过黄旭娘向他转达。严路生对此似乎很满足,因为他跟大多数人一样,不愿意跟性格孤僻、待人严苛的严晓萱打交道。

严路生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尽管他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妻子,但是为了儿子他还是会硬着头皮回家。不过他更愿意让赵小玉把儿子带到店里来,严老先生跟严老太太也从不加以干涉。他很喜欢把儿子背在背上或者架在脖子上去逛庙会、看大戏、到公园游玩……他也喜欢把儿子带到店里,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不管他是否听得懂,非常耐心地教他欣赏画作,告诉他裱画的知识,并且教他绘画。儿子是他最大的快乐。

严文清长得很像父亲,而且跟父亲很亲近。按严晓萱的意思,她是打算让黄旭娘来照顾自己的儿子的,可是严弘文绝不愿意严家唯一的孙子成为只愿意聆听上帝教诲的性格孤僻的人,因此不顾女儿的反对,坚决把孙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生活起居则由小玉负责。严晓萱常常为此跟父亲大吵大闹,但严老先生根本不为所动。因此可以说,童年时期严文清是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的,尽管母亲对他很严厉,他也很怕她,但他跟母亲相处的时间毕竟不多,所以并没有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太大的影响,那时的他是个聪明活泼,讨人喜欢的孩子。

父亲的去世对严文清的打击很大,他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寡言少语,笑容也从他脸上消失了,总是默默地待在一个角落里看书、画画,不愿意与人交流。放学后他常常在外面的什么地方溜达,迟迟不归。大家都说他变得越来越像他母亲了。那时他还不满八周岁。

严路生的去世还对另一个人产生了很大影响,那就是收留并将其培养成人的严弘文。严老先生伤心不已,大病了一场。病愈后他虽然仍在店中走动,但似乎是为了怀念女婿,根本无心生意,人们常常看到他对着女婿的工作台长吁短叹,默默流泪。

严路生的离去,带走了严家的欢乐和运道,严家变得静悄悄的,再也听不到往日的笑声了,严弘文的生意也逐渐萎缩,后来干脆关门歇业,只是偶尔在家中接一些裱糊生意。特殊时期期间,那几间店面被造反派占领,如今成为街道办的无线电厂的生产场所了。

可能是遭受了女婿去世的沉重打击,严老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于一九六一年九月去世。半年多后,严老太天也追随先夫而去,家中只剩下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两个沉默寡言的女人。那两个上帝的女信徒在信仰的支撑下,显得无比坚强,面无表情地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相继埋葬了两位老人,没有为他们洒下一滴眼泪。被两位善良的老人一手带大的孙子,也没有为两位老人流下一滴眼泪。

两位老人去世后,严家就不再跟邻居有什么来往了,对那个宅院里的事情也没有多少人了解了。

严文清报名上山下乡,成为文登市第一批奔赴农村插队的知青,大大出乎了大家的预料。他是严家的独子,没有兄弟姐妹,按照政策本可以不必去农村插队的,可是却背着家人报了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