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果断裁决(1 / 2)

加入书签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嘹亮征鸿独出群,高飞羽翼未离分。

正宜奋翅行前进,好个声音处处闻。

处世宜中正,当知不可长。

但当明辩说,终是获休祥。

初六以阴柔之爻居于卦下,象征处讼之际也应以退让为美,退让就可以平息争讼,退让就会给对方留下一条宽广的路。息事宜人,讼莫善焉。本爻代表的意思是:不要长久纠缠于争讼之事,略有言语摩擦为了获取更多的猎物,自己经常做一些超越常理的事情,招致大家的议论(小,最终大家对此类事情采用了听之任之的态度;不要纠缠于诉讼之事,有些流言蜚语,终了吉利。不用所事;在这里是对与争讼的事情,不要长期地坚持下去,虽小有言,既然有小的口舌之便,不必担心,最终是好的,因为小言可辩也。,这一爻启示我们;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争讼就不断扩大,因此我们要懂得小有言可辨明的道理,只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以宽厚代人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

讼卦代表争端,初六可谓是开始阶段,阴爻居于柔位,顺从的性格表示其不会把这种争讼之事长久地进行下去,可能会小有一些口舌之争,但是最后会吉祥。不要坚持诉讼,稍有议论,最终会吉祥。象辞的意思是;不坚持诉讼,是因为争讼不能长期的坚持。虽有小小的责难,但通过辩论便可以明白是非曲直了。还有;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对于妨碍自己的人,只要他们说声对不起,我就不与他们争执不休。对于与自己有成见的人要宽恕,用自己的言行感化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小鸡肚肠,不要因为鸡毛小事与他人争论不休。假如这样做了,就会小我们的身份。

我们常听说的一句话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占得此卦者,已经处于某种争执之中,甚至开始打起了官司,发生了诉讼,不过还没有发展成大事,还不是不可收拾,甚至只是口舌之争,这时要坚持把小事化了,不要纠缠不休,结果就会很好。我们说说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是赵国的一名杰出的将军。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将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于是被封为上卿,凭借勇猛善战在各诸侯国闻名。

蔺相如是赵国人。他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请求交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会出兵攻打赵国。拿不定主意,寻求一个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呢?’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赵国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我就凭这个知道他了,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赤身伏在砧板上请罪,那么也许侥幸能够免罪。’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幸好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如果)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如果)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理亏。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他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群臣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和氏璧上有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他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恐怕得不到给我们的城邑。’打算不将和氏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触犯强大秦国的欢心,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修饰礼仪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邑,所以又把璧取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向柱子上撞去。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用和氏璧撞柱子,并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