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1 / 2)
少年皆不语,那灰衣人负手而立。仿佛是一尊佛像,动也不动。站得久了,仿佛是入定了一般。
一少年悄悄道:“掌门真人在巴山派中时,不是这幅样子啊,见了谁都客客气气,谦虚不已,怎么到了此间,如同门神一般了。”
另一少年道:“我都怀疑这人是不是掌门真人,以前的掌门真人,待人接物,那是何等谦卑,到了此间,真的是习气大变。”
不想前面的那灰衣人眼神一转,两人只觉得眼睛一痛,仿佛是被刺了一般,急急将嘴闭上了。
这人正是胡一达,胡一达将一众精锐的弟子全都移到了这里,正是防着一些名门大派暗中下手,扼杀自己得力的弟子,这一批弟子三十多人,都是资质出众之人,这些人习武的资质,个个都不在武传玉之下。
胡一达心中暗自盘算,到了下一代巴山派弟子执掌时,巴山派便有超过三十名高手,加上一辈存在的人物,那个时候,才是巴山派真的名动江湖的时候。
现在的巴山派,与自己同一辈的高手人也不算少,十来个师兄弟都是江湖上的成名人物,但是仍然无法与少林、武当等大派相比,此时巴山派的威望武功,已然胜过华山、峨眉、崆峒、青城、衡山、恒山、泰山等派,在江湖上也是一等一的大派了,至于其他小派,如同点苍派、海南派、仙都派、赤城派、天台派等,在向断石寿辰时,都送上了贺礼,隐隐已然低了巴山派一头。
想到少林一声号令,立时召呼了上万的武林人物,胡一达便有些心焦。
看着眼下的这些弟子,他们都是巴山派未来的希望,胡一达自然要小心看护,江湖上使下作手段的人物不少,也保不了有些名门正派暗下毒手,来害自己的弟子,至于其他的,武传玉、刘正一、汤剑、王子兴等人,都是放在台面上吸引人的。
此时在前往山东的车路上,车队一行人正在急急赶路,一路上,武传玉默然不语,此时武传玉心里焦急,为水明苫担心,又不能去救,程立挺每天只知练剑,亦不去理他,在程立挺这等人眼中,武功好了,什么都好了。
史天德对两人执礼甚恭,镖队大小事物,出了什么事,都会向两人说明,这两日过两个山头,山人的绿林人物一听是胡一达的大弟子在押车,都自动让了开,还退了史天德送来的礼物,表示尊敬,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情,史天德自然对两人恭敬。
这已经是武亲王手下夜击张文宏后第三日,在第二天武传玉又悄悄去看,结果发现张文宏与水明苫两人都已不见了,那驿丫只有一堆残灰,许多死人,官府正在收尸,武传玉暗自猜测,难道是让众杀手杀了,想到此处,武传玉心中极是不安,夜夜睡不着,只得每天夜里都打坐练气。
这已是第三天,距山东之地已然只有百里路程了。
这一处名叫柳亭的地方,亦不怎么富裕,不时有流民经过,在官道边,众镖队停下吃一口酒水,吞一口热饭,正是最大的乐趣。
其实行走江湖看似潇洒,但是在江湖上讨生活的汉子,无论是贫苦的镖队趟子手,走绿林的好汉,开拳场的拳师,都是图一个生活,大有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之事情发生,在江湖上也不是功夫好便过得好,许多手上功夫不错的好汉,也只能在权贵门下做一“门客”许多更差的只能到大户人家当护院,宁三白便是一例。
张帆名震江湖,不知杀了几多恶声远扬的大盗,强人,但是混得也不怎么样,以前胡诗灵与张帆一道行走江湖,衣物都是胡诗灵缝的,张帆又不去做绿林好汉的事情,也没有让胡诗灵过上什么好日子,是以心怀极大愧疚,后来张帆失去内力,本想独身走天下,不再回巴山,当时张帆还想学那些和尚,独自去身毒,大食看一看,当时张帆独身一人,他也存了不惜此身的意思。
只是胡一达看破了张帆的想法,将解雨推到了张帆身边,这下子,张帆不得不担起自己的责任,之所以做了朝庭的军将,也是想挣一份口粮,经营一个安生的家庭,所是屈身去做别人的下属。
江湖上寻常的汉子,更不用说了,少林正见和尚的弟子许志平,大般若掌法何等精妙,当年俗家弟子比武,夺了第一名,但是下了山,也要借银子开镖局,所有人都是要吃饭的。
镖头史天德武功不行,但是江湖经验却是丰富,众趟子手吃食,除去一般的检查之外,还将吃饭时间分成三班。又派出人手打探,武传玉与程立挺作为巴山派弟子,自然在店中有一张椅子可坐,其他人,为了省成本,都只能坐在外面。
两人坐于椅上,程立挺运起内力,要在一息之内将眼前三个包子都吃下,内力到了高深之处,自然可以不吸不呼。神明自得,程立挺现在是拼了老命,也要练马一身好武功,武传玉刚看着门外,心不在焉,这时门处突然有趟子闹将起来,史天德心头恼火,好不容易安生吃个饭,都有人闹事,要知众趟子手之间常因为赌打架,这亦是常事,他身为镖头,自然不可不管,当下嘴中咬着一块牛肉,往门前走去。
原来,是两个趟子手正在争打,一年青的大汉正在扭打一老趟子手,年青的一人叫道:“这人是我看上的,我要买回去做老婆。”那老的叫道:“你又没有那多钱,如何能买下。”
史天德一见,只见远处官道上,一堆流民趴在地上,有气也无力,有人将手中的儿女高高举起,口中叫道:“大爷,给口饭吃罢。”又有人叫道:“大爷,三钱银子,便将她领走罢。”众声不一,都是卖儿卖女的。
武传玉走上前,问那开店的老板,道:“老板且说,现下山东地界,谷子多少大钱一石。”
↑返回顶部↑